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温室茄子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温室茄子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茄子种植技术是一种高效、科学、现代化的种植方式,下面是大棚茄子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
1. 地块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最好是沙质壤土或壤土。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大棚生长的茄子品种,如早熟、抗病、高产等特点的品种。
3. 播种时间:大棚茄子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前应将种子用50℃的水浸泡2小时,然后晾干备用。
4. 播种方式:采用直播或穴播方式,每平方米种植量控制在200-250克左右。
5. 管理措施:大棚茄子需要定期浇水、施肥、通风、修剪等管理措施,以保证茄子的生长和产量。
6. 病虫害防治:茄子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灰霉病、斑点病、蚜虫等。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定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等。
7. 采收时间:茄子一般在果实长到10-15厘米左右时进行采收,采收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果实。
综上所述,大棚茄子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播种方式、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时间等,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和防治,才能获得高产、优质、抗病的茄子。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土地种植,方便大棚建设和后期种植管理。
2、选种及处理种子: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1-2天,然后对种子进行消毒,并且浸种催芽。
3、播种:通常在每年的7-8月进行播种,10-11月上旬定植。
4、播种后管理技术:播种时地温控制在14-16℃,结合苗的颜色和生长状况管理水肥。
种植方法:适合的生长温度是10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但是它在16~23摄氏度之间生长状态会达到最好。养殖的土壤,我们一般选择的是肥沃疏松透气并且排水性良好的土质。
大棚种植茄子一般都是在早春种植;具体过程是:可在头年冬季十一月底棚内育苗,待第二年早春二月初棚内移栽,移栽时把地做成60公分宽的畦厢,地膜覆盖,按株行距40x60公分的距离双行交叉栽种,如气温下降5度以下时大棚内要加盖小棚,否则会受冻伤的。
砧木嫁接控制根结线虫技术选用抗性砧木嫁接控制根结线虫,效果非常显著。
抗性砧木嫁接控制根结线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茄子栽培,砧木多选用托鲁巴姆,生产上多采用劈接法。托鲁巴姆应比接穗茄子种子早播20?25天。该模式根结线虫防治率在90%以上,这是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农药均无法达到的防治效果。
但要注意,在同茬茄子栽培中,特别是早春茬,要注意较非嫁接栽培适当早定植15?20天。嫁接后能减轻根结线虫危害,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其危害。
因此,生产中不单独釆用砧木嫁接控制根结线虫技术,必须结合其他防根结线虫技术应用。
;定植前7~10天,对茄苗进行低温炼苗,使其适应早春大棚内温度低、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当棚温不低于10℃,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选晴天上午定植。定植后最好进行小拱棚等多层覆盖。门茄采收后外界气温升高,要加大通风,通风的时间应适当提前,通风口由小到大。外界夜温达15℃以上时,昼夜通风,当外界温度稳定在22℃以上时,可逐渐拆去棚膜或只留顶膜,并在棚膜上覆盖遮阳网。要及时去掉根茄以下的老叶及腋芽。在四门斗后,有些地区在“八面风”现大蕾后,在花蕾上部留2~3片叶摘心,有利于早熟、丰产和上部果实膨大,并及时摘除腋芽,中后期摘掉下部病、老、黄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果实生长发育。春大棚茄子定植早,气温常低于15℃以下,加之光照不足,易引起落花落蕾和形成畸形果。在开花时采用30~40毫克/千克的2,4-D溶液或40~50毫克/千克的番茄灵溶液用毛笔涂抹在花萼或花柄上,可防止落花,促进果实膨大。施用保花保果剂,可在药液里加入1%的速克灵或1%百菌清,对果实的灰霉病、菌核病、绵疫病有一定防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温室茄子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温室茄子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