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蝎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幼蝎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蝎子生下来应该及时与大蝎子隔离饲养。小蝎子才生下来,体小娇嫩,身甲没有长出,很容易被大蝎子踩死或者吃掉。
饲养者还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8~32℃,小蝎子是喜温动物,低温易导致小蝎子死亡。刚生下来的小蝎子不可通过眼光照射来升温,阳光强烈会导致小蝎子死亡。
在喂食方面,饲养者需要给小蝎子喂食一些小昆虫。但饲养者需要控制喂食量,避免没被吃掉的活虫,在笼子中活动对小蝎子造成伤害。
(一)仔蝎的生长发育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温度必须控制在30-35℃,空气相对湿度必须调节在65%-80%之间,也就是蝎窝的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才合适。在这样的温湿度范围内,仔蝎的蜕皮生长既快又顺利。
(二)饲料多样化,黄粉虫、无菌蝇、小蟋蟀、地鳖虫幼虫、湿湿虫、羊奶、牛奶以及玉米面、谷糠等粮食饲料所生的小白蛀虫都是仔蝎的优质饲料。仔蝎的投食量,应保持剩而有余,以利于仔蝎吃饱吃足和蜕皮、生长的需要。用羊奶和牛奶喂仔蝎,可将玉米芯用奶液浸湿放在蝎窝内让仔蝎吸吮,干后即换。
(三)仔蝎养殖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仔蝎的成活和生长。饲养密度过大会影响仔蝎的蜕皮和发育。合理的饲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投放2-3龄蝎3000只;2-5龄蝎1500只;6龄蝎1000只。
(四)仔蝎蜕皮时要求绝对安静。
1. 应选择体型大、体表发亮健壮活泼,食欲旺盛,尾部向背弯曲,适应性强的蝎子做为种蝎。
2. 无论是采用什么器皿饲养蝎子,都要考虑环境是否通风、安静、阳光充足和排水良好,同时饲养的器皿要够高,防止蝎子爬出。
3. 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 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 因此,采用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33℃~36℃,可饲养箱:可选用比较宽阔而矮的饲养箱,因为它们不太喜欢向上爬。可以用订制木箱或玻璃饲养箱或者塑料储藏箱。要加盖子确保它们不能逃脱。饲养环境最好光线暗一些,避免强光照射。它们对空气中的异味十分敏感,应尽量避免。
一、就近引种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不同,如果引种的距离跨度太大,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因此如果是初次养蝎,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二、少惊吓
蝎子虽然有着威力十足的尾巴,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如果经常翻动蝎子的窝,会让它受到惊吓,这样蝎子会四处乱窜还会不归窝,最后会不吃不喝的死去。、食物要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其实这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如果能给蝎子提供新鲜鲜活的昆虫,蝎子就很少出现互相残食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四、孕期护理
蝎子通常会在盛夏季节产仔,如果这时候还把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为找不到安静的地方生产而流产,而且公蝎还会把刚生产的小蝎吃掉,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五、产期护理
母蝎生产过后,小蝎需要爬到母蝎背上待上一段时间,直到第一次脱壳后才能正常下地生存。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六、幼蝎的饲养
幼蝎在经历过第一次脱皮后会从母蝎身上下来,此时幼蝎的食欲会大涨,每天需要吃掉一只小昆虫,但由于幼蝎的自我捕食能力很弱,如果喂得饲料过大,幼蝎无法杀死的话,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七、防逃措施
虽然蝎子不能飞,但是它的爬行能力很强,无论采取何种饲养方式,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趁机跑掉。
八、防止水浸
蝎子的呼吸和生殖系统都在身体的下部,因此千万不能水浸,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一周换一次新水即可,不要长期让蝎子喝到变质的水,否则蝎子会病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蝎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蝎养殖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