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食用蛇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食用蛇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土壤
仙人蛇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一定要疏松、透水好。它的根会向外释放有机酸,如果土壤本身就很黏,再加上它的有机酸会造成土壤板结,浇水后水分不容易蒸发就会造成烂根。可以采取腐叶土、河沙或者是泥炭、珍珠岩,按照1:1的比例混合进行栽种。
二、光照
仙人蛇在生长期对光线比较强,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种类,比如说像蟹爪兰、假昙花等热带雨林的仙人掌,对光线要求不是特别高,要在散射光处。如果是在夏季直接暴露在阳光底下会造成灼伤。它有一定的追光的现象,如果在室内光线满足不了要求,它的生长点会朝向光的来源处,并且会变得瘦长、细弱。
三、水分
仙人蛇的水分管理要掌握一个原则,宜干不宜湿,干透浇透就可以了。
四、温度
在5度以上就可以正常生长,个别的品种是可以耐低温的,但是不耐长时间的低温,长时间0度以下的也会发生冻害。
五、注意事项
在休眠期、低温休眠期,一定要注意控水,不要浇水,更不能浇水过多,否则的话就会发生腐烂现象。在养护时候它的一些刺毛是会扎伤人的,如果家庭里面有宠物或小孩,就要做好防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种植方法
1、处理盆土:将准备好的盆土分别消毒,然后将土倒入盆中,并将它的表面理平。再在其上挖一个小坑,与花苗的根部差不多就行。
2、进行种植:浇一次透水,并避免阳光曝晒。
孵化出来的幼蛇,第一个星期只需要喂水,人尽量不要去打忧。一个星期蜕完第一次皮后才开始喂食,这个时侯得保证环境温度高温高湿。温度一般在29-32度,湿度95%以上这样的环境幼蛇开口率明显要高出许多。另外个别不能自然开食的幼蛇要挑出来人工驯化其开食,很大一部份通过人工驯化其能开口,人工驯化还不开口的幼蛇要直接淘汰。人工饲养幼蛇的过程中要经常挑选这种没有开口的幼蛇,这样能保证蛇吞吞蛇的现像很少发生。
小头蛇在野外比较向往灌木丛生的环境,性情温驯偶尔有攻击性。家庭饲养的话,切忌让小孩触碰它,以防万一被伤害到。在饲养无毒蛇的时候需要准备以下东西。在饲养它的时候,你需将它放在一个带有盖的大 玻璃 容器里,容器的长为蛇身长的一半,宽为蛇身长的三分之一。
在往里面放喂食的盆,喝水的盆,这个水盆有两个用途,一是喝水,二是洗澡,因此这个水盆必须能够容纳它的整个身体才行。
在容器内还需要垫上厚沙土。再将一个小 花盆 弄半埋在沙土中做一个小蛇窝,放上一些树枝,最好在容器内壁上挂一支 温度计 和湿度计且容器必须通风良好。
红台湾小头蛇其实就是台湾小头蛇,体色比较特殊的个体。台湾小头蛇主食昆虫和其他爬虫类的卵,人工饲养可以用鹌鹑蛋打破来喂,任其吸食蛋液。
紫沙蛇有微毒,主食蜥蜴和小型的蛙类,食物来源比较麻烦,其他方面倒算是非常凶悍和强健的一种蛇,不难养。我喂它壁虎和石龙子苗。
这两种蛇在云南省都有分布,气候基本是合适的,不过市面上多是野生,个人经验是空间尽量大一些,可以用椰土和树皮碎垫底,湿度50%,温度保持在24-28℃最佳,高温不要超过30℃。
幼蛇孵出后,先不用喂食,只给饮水,10天后蜕了第一次皮再喂食。幼蛇开始时养在蛇箱中,第二年可以养在较小的幼蛇饲养场。自幼蛇进蛇场时就要雌雄分开饲养。幼蛇箱可用木板来做,长1米、宽0.8米、深0.5米,箱盖用铁丝网,箱底铺5厘米厚的细沙,箱内放上水盆、瓦片、碎砖,供幼蛇蜕皮和隐蔽用。
饲养幼蛇,开始时都要人工灌喂。每隔5~7天,灌喂一次鸡蛋。喂一个多月后,体长能从20厘米增至50厘米,体重增加2倍。灌喂时,起初只喂鸡蛋,以后在鸡蛋中加上一些切碎的人工配制的蛇用香肠,为以后让幼蛇自己取食人工饲料打下基础。幼蛇的育成与幼蛇的运动量大小有关系,不管在蛇箱或幼蛇场,尽量让蛇有个运动场,让其多运动,才能健康成长。幼蛇越冬可在蛇箱内进行,可用30~40瓦的灯炮用黑纸包住,放在蛇箱内定时加温。箱内要一直有饮水供应。箱内温度保持在5℃~8℃即可安全越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食用蛇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食用蛇养殖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