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子种植技术,天葵子种植技术要点

2025-07-13 17:30:07 首页 >  种植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葵子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天葵子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天葵子的种植产量?

2004-2006年天葵子品种各产区产量占比

天葵子种植技术,天葵子种植技术要点

2004-2006年天葵子品种各产区产量占比,其中湖北产区产量2004年占比为74%,2005年占比为76%,2006年占比为67%;安徽产区产量2004年占比为8%,2005年占比为9%,2006年占比为17%;其他产区产量2004年占比为18%,2005年占比为15%,2006年占比15%。

天葵子的生长环境?

紫背天葵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最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有较强的耐热能力,在35℃的温度下也能正常生长,也耐低温但不耐严寒,它能耐3-5℃的低温,5℃以上时不会受到冻害,但遇到霜冻时会发生冻害,严重的情况下植株会出现死亡。

紫背天葵对光照的要求不高,比较耐阴,但如果光照条件比较好的话生长更为健壮。

紫背天葵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严格,有较强的土壤适应能力,耐瘠薄

天葵子生长周期多久?

天葵子人工种植周期大约10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最佳种植时间为3月下旬,种植密度取决于土壤肥力。如果肥力好,就要密植,否则就要疏植。关垄前,及时松土除草,促进植物生长。天葵子是多年生植物,所以对肥料的需求极高,市场销售非常广阔的。

紫背天葵的种植?

①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虽能开花,但在长江流域几乎不结籽,因其茎节部易发生不定根,故生产上大多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在确保不受低温霜冻为害的前提下,周年均可进行扦插,但在春季和秋季(一般在2~3月和9~10月)进行扦插则插条生根容易,生长旺盛。

扦插繁殖时不能选过嫩或过老的枝条作扦穗,应选择具有一定成熟度(稍木质化)的健壮枝条,插条长10 cm左右,带3~5片叶,摘去基部1~2片叶,按行距20~30 cm,株距6~10 cm斜插于苗床,入土深度5~6 cm(插条长度的1/2~2/3)为宜。浇透底水,整个苗期应注意保持床土湿润,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插条生根和新叶生长。冬春季扦插繁殖应在大棚内加盖小拱棚,保温保湿,早秋高温干旱、多暴雨的季节,可保留大棚顶膜再覆盖遮阳网保湿降温。20~25℃的条件下,10~15 d即可成活生根。

②分株繁殖 长江流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多在春季萌发前)挖取地下越冬的宿根,选取健壮植株进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的繁殖系数低,且植株的生长势弱,故生产上一般较少采用。

③种子繁殖 长江流域一般在春季终霜后(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后8~10 d幼苗即可出土,30 d左右苗高12~15 cm时移栽大田。利用种子繁殖繁育出的幼苗几乎不带病毒,可实现种株更新复壮,但长江流域气候条件下几乎不产生种子。

怎样种植紫背天葵?怎样种植紫背天葵?

育苗。紫背天葵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有扦插和分株两种方式,生产上以扦插为主。扦插四季都可进行,但多在春季4月到6月或秋季9月到11月进行。在健壮母株上取嫩茎作插条,截成长约8至10厘米,在顶部留下3至5片叶,在10毫克/千克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分钟,斜插于苗床上(可用壤土或细沙土作苗床),入土约2/3,行株距为8%米6厘米。插后遮阴保湿,7~10天便可发根成活,18~20天即可移栽。

定植。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微酸性的壤土为宜,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作底肥。深耕细耙,整地作畦,畦宽约1.2米,然后在畦面按30厘米25厘米行株距开穴定植。每穴定植1苗,多带土,每亩定植50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尽管紫色天葵耐旱、耐瘠薄,但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茎叶的生长,保证产品脆嫩、产量高。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雨季的排水和防涝。开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结合中耕除草,追1次肥水,一般每亩施用500公斤腐熟稀粪尿或将10公斤尿素对入浇施。

冬季,注意保温和防冻,大棚种植夜间盖草苫,保持棚温在10℃以上;夏季可遮阴降温。保持在20至25℃的生长环境,生长迅速,丰产性强,夏季高温下生长减缓。

病虫害防治。紫背天葵对病虫抗性较强,只要保持通风和透光,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害。

采收。在定植后25天开始采收,采收上部嫩茎叶7~8片,长度约15cm。第一次采收,茎的基部留2至3节,促使叶腋萌发新枝; 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1节,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形。一般来说,每10至15天采收1次,可以一直采到霜冻。温室可四季采收,实现周年供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葵子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葵子种植技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