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鲴鱼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鲴鱼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养殖鲴鱼需要先用池塘培养鱼花,池塘不宜太大,面积在0.5-2亩左右,水深0.5-1米。每亩投放25万尾,前期用蛋黄和豆浆投喂,中期换成散灯粉和米糠。成鱼可以混养也可以单养,每亩投放1000尾就即可,主要喂养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在25%左右。
银鲴属小型经济鱼类,体肥、肉味鲜美,很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从南到北广大地区均可养殖。在以青、草、鲢、鳙为主的池塘中搭养一定比例的银鲴,不仅可摄食鲢鱼不能利用的固着丝状藻类,与鲢、鳙鱼食性不矛盾,而月可大量摄食腐屑底泥,减少有机物分解带来的耗氧,净化水质,加速水中物质循环,变废为利促进主养鱼增产。
银鲴以第1年生长最快,主要靠群体增加产量,池塘搭养银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银鲴有混养和套养。混养:采用隔年老口鱼种,冬季一次放足,年底一次起水;套养:是将当年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到夏花阶段,5月份套养在成鱼塘中;若放养数量较多,供应翌年做鱼种;若放养数量少,当年年底即可起水上市。
2 放养数量
肥水塘,饵料充足,每667平方米混养老口鱼种10—15千克(8—10克/尾),年底可起水银鲴商品鱼100—120千克;中等水质的池塘,每667平方米混养银鲴老口鱼种8—10千克,产量可达70—80千克。饵料条件较差的池塘,混养老口鱼种5—7千克/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60千克。
3 养殖银鲴注意事项
银鲴食性杂,疾病少,按常规管理即可。但要注意的是:银鲴耐低氧能力较差,每当天气闷热、气压低时,银鲴最先浮头“泛塘”。因此,池塘养殖银鲴,要经常加注新水和增氧,保持水质肥而爽。
1.水质问题:鱼塘中水质不好是导致黄尾子鱼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质不好可能会导致水中氧气含量不足,或者水中有毒物质或细菌繁殖,这些都会影响黄尾子鱼的生长和健康。要解决水质问题,可以定期更换水或进行水质检测,及时清除鱼塘底部的污物。
2.过度投食:如果在鱼塘中过度投食,会导致鱼儿消化不良,或者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水质变差。要避免过度投食,要根据鱼儿的大小和数量来酌情投食,不要一次投太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鲴鱼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鲴鱼养殖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