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岩黄连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岩黄连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种植岩黄连的时候,首先要挑选好花盆和泥土,虽然它对于环境没有太大的讲究,不过从野外带回来的泥土会更好一些,还可以混合粗砂和腐殖土等,让泥土更加通风透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同时,岩黄连的植株本身是比较小的,因此没有必要拿一个大花盆来种植,毕竟从悬崖上移植过来的岩黄连根系还是比较脆弱的,花盆太大的话并不适合它的生存。
其次气温和光照的程度,对于岩黄连来说,温度比它以前生长的环境高点低点没有关系,不过最好是在十五度以上,这样更加符合它的生长习惯。等到岩黄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把它进行分株,最好是不要挤在同一个花盆里面,不然的话像岩黄连这种生命力强的,争抢养分也是非常激烈,这样反而不利于新植株的发育。
最后是肥料的施加,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岩黄连土生土长习惯了,在原始的环境中反而会有更多丰富的肥料养分。而一旦移植到花盆里面,为了给它一个适应的阶段,肥料一开始不能添加太多,最好是在后期的时候再添加,这样岩黄连的生长更加自由舒展,开出来的花卉也漂亮。
播种方法如下:环境要求: 岩黄莲喜欢生长在半阴或荫蔽的环境中,喜欢湿润的土壤,对湿度要求较高,不耐旱。选择阳光适中、湿度较高、透气性良好的环境进行种植。
土壤要求: 岩黄莲喜欢生长在肥沃的泥质土壤中,土壤应保持湿润但不积水,排水性要好。可在种植前将土壤进行改良,施加适当的腐熟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种子处理: 岩黄莲种子经过冷湿处理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率。将种子放入湿润的细砂中,放置在4-5的环境中浸泡1-2个月,再进行播种。
可在5月中旬播种,6月初抛栽,10月上旬成熟收获。岩黄连为多年生草木,高15-40cm。主根发达。茎1-3条,丛生,软弱。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三角状卵武艺有,二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5枚,具短柄,二回裂片常3枚,菱形或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边缘具粗齿。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7-14cm;苞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略短;花冠金微向下弯;柱头2裂。蒴果圆柱状,略弯曲。种子多数,圆形,种阜杯状,包住种子一半。
野生岩黄连常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石灰岩缝隙中,生长环境荫凉少雨。因此,在大田高产栽培时,应选择在阴凉的山中肥地或田块来种植。据我们在不同的海拔、日照和土壤条件下的栽培试验,野生岩黄连在荫湿、凉爽,日照8—9小时、土壤深厚肥沃、偏碱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较好,而在海拔低、气温高、光照强的瘠薄型酸土上长势较差。
野生岩黄连叶、茎、根均味苦。干品为黄褐色。不是野生的,叶、茎无苦味。叶茎为浅绿色或草青色。野生的叶片1一4裂,不是野生的,边缘4裂以上。野生的叶茎无茸毛,不是野生的叶茎有茸毛。
可以,黄岩连生产基地选择土质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忌粘胶土积水地块栽培。播种1-2月翻耕土壤按1.6米划线沟宽0.4米沟深30-50厘米在此期间应当保证充足的农家肥。 种苗培育整地要求土壤更细碎平整苗床避雨遮阳搭建于,岩黄连种子及幼苗出土忌日晒和雨水冲击因而 搭建大棚时按0.8-1.0米插一条长6米的竹片供棚骨架供棚两侧及中央横扎3根竹片以利于加固大棚遮阳网盖在农膜上就可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岩黄连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岩黄连种植技术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