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榛蘑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榛蘑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榛蘑的菌种
榛蘑是属于多孔菌科的一种,适合温暖、湿润的山区生长。在种植榛蘑时,要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菌种。常见榛蘑菌种有灰榛蘑、黄榛蘑、紫榛蘑等,均可以应用于榛蘑的种植过程中。
二、榛蘑的种植技术
1. 基底选择
榛蘑的基底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榛蘑的品质和产量。从厚实、紧凑、透气性好的木材中选择即可。常见的基底有榛树、柿子树、榆树等。
2. 堆肥制备
在基底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将基底与堆肥混合使用,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榛蘑的生长。不同的基底需要不同比例的堆肥制备,堆肥的主要成分包括麦秸、稻草、蘑菇渣等。
3. 培养介质的配制
用于榛蘑培养的介质配制一定要科学合理。通常包括玉米粉、豆腐渣、锯末等,不同配比的介质对榛蘑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在配制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污染。
4. 温湿度控制
榛蘑生长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在16-25度之间,湿度在80%-95%之间。同时还需要考虑通风、采光等因素。
准备好的树种切成约80厘米长的段木,段木需要切割到母枝部,直接将菌种放入砍口内即可。
选择土壤肥沃、深厚、无病虫害的土壤挖32厘米左右的坑作为菌床。将段木放入菌床,用有机物丰富的土壤填充段木之间的缝隙。
将菌种撒在段木上,然后循环3次左右,最后再覆盖8厘米左右的土壤,要保持土壤湿润,正常管理下,每年10月左右即可收获。
一、栽培准备
1、将准备好的树种切成约80厘米长的段木,段木需要切割到母枝部,直接将菌种放入砍口内即可。选择土壤肥沃、深厚、无病虫害的土壤挖32厘米左右的坑作为菌床。将段木放入菌床,用有机物丰富的土壤填充段木之间的缝隙。将菌种撒在段木上,然后循环3次左右,最后再覆盖8厘米左右的土壤,要保持土壤湿润,正常管理下,每年10月左右即可收获。
2、不使用段木栽培的话也可以用之前栽培过天麻的菌材进行栽培,选择一年以上的菌材放入培养层,覆盖土壤和草料,保持湿润,秋季即可收获。
二、栽培管理
1、在栽培榛蘑时,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榛蘑的各个生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时。通常在栽培3天左右菌丝就会恢复生长,此时要将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要保持适宜的环境、做好浇水工作。
2、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是15度左右,当菌丝被培养料覆盖时,应及时浇水,补充菌丝流失的水分,将湿度控制在85%左右,同时要保持适当的生长环境,促进榛蘑的生长。
三、病虫害防治
1、榛蘑生长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杂菌能力,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只要做好管理工作,其病虫害发病率就很低。
2、但是在开放式栽培中,培养材料中会有大量的杂菌孢子,如果此时环境不适的话会阻碍榛蘑的生长,会降低榛蘑的抗病能力,导致杂菌入侵。
3、杂菌入侵的主要原因是温湿度不适,所以栽培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温湿度,不要有高温高湿的环境,否则会对榛蘑的生长产生很大影响。
榛蘑不能养殖。
榛蘑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蜜环菌的子实体。榛蘑滑嫩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一些发达国家列为一类食品。榛蘑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棕褐色。榛蘑7~8月生长在针阔叶树的干基部、代根、倒木及埋在土中的枝条上。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山区林区浅山区的榛柴岗上。被人们称为“山珍”、“东北第四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榛蘑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榛蘑种植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