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慈菇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山慈菇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慈姑一般在每年春季的四月到五月进行种植,此时气候温暖、环境适宜,有利植株生根发芽,种植时需要选在健康、大小合适、成熟的慈姑,然后切除部分球茎消毒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为提高慈姑的发芽率,需要对植株进行催芽处理,将慈姑的顶芽用芦席包裹起来,覆盖一层湿草,放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下养护十到十五天,若是气候干燥,可以给植株浇一次温水。
慈菇分为早慈姑、晚慈姑,早慈姑于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种植,晚慈姑于5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种植。但一般慈菇在春季种植,此时气温在15℃以上,种植更容易生根发芽。
山慈菇适合在沟边及松林中的酸性砂壤土及红土地带生长。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山慈菇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适宜、土壤湿度保持在85%左右才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
因此,播种后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使土壤湿度保持在85%左右,35-38天开始出苗,50天后苗齐,这时可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正常湿度。勤除草,勤松土,以利于植株生长,使水分容易渗透,减少病害的发生。
慈姑最适合在水田里生长,有基质含量高的水田最田。
慈姑喜欢生长在偏酸性的水稻田里,是南方稻田的主要杂草之一。
最适宜的话还是水田里生长。
适合生于浅水沟、溪边或水田中!
当然是适合在水田里面生长。
最适宜种植在水田中,沙壤土好。
慈姑最适宜在偏酸性水田里生长,多施有机肥、钾肥更好
可以的。
山慈菇,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别名还有金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等。夏、秋二季采挖。目前仅在贵州个别地区进行了成功育苗。
山慈菇喜欢生长在土壤肥沃的杂树林下,有的生长在松树林下,还有的生长在少植被的砾石地上。这山慈菇在我们家乡也称之为“独蒜兰”,因为根茎像极了一枚独蒜,而且它开的花类似某种兰花,所以才称为独蒜兰。
一、种植时间
早慈菇在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种植,晚慈菇在5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种植。流域一带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育苗,6~7月定植,秋季采收。
二、选种育苗
1、慈菇育苗可以将整个球茎作种,也可以切除球茎,留球茎在顶芽上,还可以用刀直接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作为种子育苗,慈菇选择种植的顶芽或是球茎需健壮无病虫害。
2、种植幼苗时,要注意保证苗床的水位在3厘米左右,使其能够充分吸收水分生长!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播种完后可以在其上面覆盖上一层塑料膜,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长出幼苗来。
三、假植
等到慈菇顺利长出幼苗后就可以进行假植了,慈菇的假植地一般都选在有着肥沃土壤且背风向阳的水田中。在假植时需要注意慈菇的密度大概控制在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左右,等到幼苗抽生出足够多的分株后,便可正式移栽到种植水田中。

四、田间管理
慈菇移栽到水田中同样需要注意种植密度,大概株距25厘米,行距60厘米左右。此外,在慈菇的日常管理中还需要注意其生长态势,及时将有倒伏倾向的植株扶正,将患有病虫害的植株进行拔除,并不定时进行中耕除草,把田中长出的杂草清理干净让慈菇能充分汲取养分,促进生长。
五、水肥管理
1、管水
慈菇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严防干旱,移栽后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移栽后至匍匐茎抽生前大约在6—7月份,保持水层7—10厘米深,匍匐茎抽生后,大约7月中旬至8月中旬加深水层至13—20厘米,生长后期(大约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维持浅水,水层降低到7—10厘米,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采收前排水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
慈菇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以基肥为主,缓苗后10天追一次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后及时追肥,追肥要配合施用草木灰等钾肥,以利于球茎的膨大和养分积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慈菇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慈菇种植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