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丹参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丹参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扦插繁殖 华北、江浙地区多采用扦插繁殖。一般华北于6-7月,江、浙于4-5月,取丹参地上茎,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剪去1/2,随剪随插。在已作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开浅沟,然后将插条顺沟斜插,插条埋土6厘米。扦插后要进行浇水、遮荫。待再生根长至3厘米左右,即可移植于田间。也有的将劈下带根的株条直接栽种,注意浇水,也能成活。
1.
选地
种植丹参的地势要向阳,且排水要方便,土壤要深厚、肥沃、疏松,这样更利于根系的伸长发育。如果土壤较为黏重,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话,这样的种植地很不利于丹参的生长。
2.
整地
它是深根多年生植物,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可亩施5000kg腐熟农家肥、过磷酸钙50kg,或者是20kg的磷酸二铵。并深翻30-40cm,这样对它扎根有利,整地后要作畦,北方是作1.5~2m宽的平畦,南方地区的话,则是作15-20cm高的高畦。在种植地的四周还要挖好排水孔,以免水分积存。
3.
扦插
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枝条,每段长度在13~16cm左右,下端的切口应靠近茎节部位,切口为马蹄形。把下部的叶片去除,并按照行株距20*10cm将枝条斜插到土中,扦插深度为枝条的1/2~2/3,覆土后压实。保持土壤湿润,做好遮阴工作,15-20天就会长出新根。
4.
分根
在秋季收获的时候,选择生长充实、无病害,直径为0.7~1cm粗的根作为种根,接着湿沙到来年春季。在3-4月份,把种根切成小段,4-6cm一段,接着把种根竖着插到土地中,要让大头朝上。种植后要覆土2cm,不要覆土太厚,以免影响正常的出苗。
5.
管理
幼苗返青后要时常松土,移植后到缓苗前要保持土地湿润,在雨季需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烂根。在现蕾雨季封垄之前,需结合中耕追肥,可施加尿素、复合肥,也可以亩施20kg的磷酸二铵,在追肥后适量浇水。
1、扦插种植
种植丹参可以采取扦插的方法,每年的4-5月份,将生长健康的丹参地上茎截取15厘米的长度,然后使用剪刀把靠近基部的叶片剪除,再将地上茎以10厘米的株距斜插入土沟中,等待新根长出3厘米后即可移栽。
2、播种种植
播种种植丹参时,要在每年的3月份或6月份,将颗粒饱满的种子以条播的方法播撒在田地中,覆盖一层薄土后,浇灌一次透水,提高环境的湿度,为了让种子尽快发芽,还可以向土面遮盖一层塑料膜。
3、分根种植
分根种植丹参可以在每年的2-3月份或11月份进行,选择生长粗壮、颜色红润、生长健康的一年生侧根作为种苗,将其折成6厘米长的根段后,以30厘米的行距栽种在土壤中,覆盖一层1.5厘米的土壤即可。
种植栽培技术如下:
丹参有四种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分根繁殖、芦头繁殖和扦插繁殖。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
丹参种子发芽率为30%~65%左右。幼苗期间只生基生叶,2龄苗才会进入开花结实阶段,种子千粒重为1. 4~1. 7g。
(1)春播:于3月下旬在畦上开沟播种,播后浇水,畦面上加盖塑料地膜,保持地温18~22℃和一定湿度,播后半月左右可出苗。出苗后在地膜上打孔放苗,苗高6~10cm时间苗,5~6月可定植于大田。
(2)秋播:6~9月种子成熟后,分批采下种子,在畦上按行距25~30cm,开1~2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荡平,以盖住种子为宜,浇水。约半月后便可出苗。
(2)分根繁殖
开5~7cm沟,按株距20~25cm,行距25~30cm将种根撒于沟内,覆土2~3cm,覆土不宜过厚或过薄,否则难以出苗。栽后用地膜覆盖,利于保墒保温,促使早出苗、早生根。每亩用丹参种根60~75kg。
(3)芦头繁殖
按行株距25cm挖窝或开沟,沟深以细根能自然伸直为宜,将芦头栽入窝或沟内,覆土。
(4)扦插繁殖
于7~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茎枝,截成12~15cm长的插穗,剪除下部叶片,上部保留2~3片叶。在备好的畦上,按行距20cm开斜沟,将插穗按株距10cm斜放入沟中,插穗入土2~3cm,顺沟培土压实,浇水,遮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20天左右便可生根,成苗率90%以上。待根长3cm时,便可定植于大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丹参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丹参种植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