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姜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姜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种植时间
1、黄姜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的5-7月份,因为此时的温度能稳定在15度以上,且光照和湿度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黄姜的发芽率,种植黄姜时,需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促进黄姜旺盛生长。
2、浸种处理
种植黄姜时,需要选择无病无伤且饱满的种子,再将其放入到多菌灵药剂中浸泡15分钟,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黄姜的染病几率,然后将黄姜种子放置在太阳下晾晒1-2天,使其更易出苗。
3、种植方法
黄姜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种植黄姜时,需要为其选择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壤土,再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饼肥和堆肥,提高土壤的肥力,然后将黄姜的种子播撒在土壤表面,并覆盖一层地膜。
4、养护管理
养护黄姜时,需要在植株出苗后,为其追施一次稀薄的氮磷钾液肥,使黄姜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黄姜生长旺季,需要向其喷洒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的产量,而且在暴雨过后,需要为黄姜排出积水,以免其渍水腐烂。
1,选地整地,黄姜是一种块根植物,喜气侯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怕积水,选排灌方便,土层土质疏松,底土层较坚实且透性较好的砂质土壤。起畦高25厘米,宽120厘米。
2,选种栽种,选择无病害,个头中等,完整无损的黄江有种。用手掰成5~10厘米小段。穴深6~8厘米,行距30~40厘米,穴距27~33厘米,每穴放种2~3个,芽向上,覆土厚2~4厘米。每亩用水100~150公斤。
1、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地势高燥,三年以上未种植过生姜或茄科作物的旱地或水田种植,土壤尤以红黄壤最佳。
2、整地管理:对地块进行深翻细犁,两犁两耙,确保土层疏松深厚,耕作层不低于25cm。耙细整平后,按墒宽3m、墒高30cm、墒沟宽30cm进行分墒,做到墒平土细沟直,高墒低沟,地块四周及墒沟排水畅通。若是冬闲地或轮歇地,可提前深翻晒垡1~2个月。
3、姜种选择:要优选块茎饱满肥大,色泽新鲜靓丽,无霉烂病变、失水皱缩迹象,姜块掰开后姜肉颜色正常,无水溃状痕迹或其他病变痕迹的优势小黄姜作为姜种。自贮姜种出库时要选择晴天出库,3d内注意保温受冻,3d后摊开“晾种”直到掰种结束。按照每亩用种量500kg准备,姜种一定要掰得大,每块的质量不低于40g。
4、播种方法:生姜生育期越长产量越高,冬闲地、轮歇地在农历2月初即可播种,按照行距30cm,株距30cm,一般采用条沟种植,每亩密度7000塘左右,种植深度在12~17cm最佳。
5、施肥管理:底肥每亩施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kg以上或有机肥50kg,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50kg,钾肥15kg,播种前混合拌匀,结合整地均匀撒施于土表翻犁入土。从苗期至收获前至少追肥5次,追肥的方式宜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进行,追肥累计用量为复合肥50kg、尿素50kg,注意控氮增磷钾,施肥建议在上午、傍晚或者雨后进行,施肥次数还要结合土壤肥力和苗情长势酌情考虑。
6、病虫害防治:小黄姜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和姜螟,建议采用物理诱杀技术,通过诱杀害虫成虫,控制产卵,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草害主要是油菜、刺儿菜、打碗花、梭草、驴秆草等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在生姜地未封行前可采用二甲四氯、甲乙莠、敌草隆等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出苗前可以进行化学除草2~3次,出苗后要注意操作规范,防止发生药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姜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姜的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