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公元14世纪,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前往小岛环游,看见岸边有一头异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建设这个地方。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语“狮城”之谐音,早期的居民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
为了纪念这位王子和他们的相遇,后人创建了鱼尾狮这一标志,新加坡因此得名“狮城”。新加坡也被称为“花园城市”,这得益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除了合理的制度、严格的法规和有效的管理,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后人为了纪念王子,就把狮子和大海联系起来形成鱼尾狮,新加坡也被称为狮城。而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源于城市规划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经验除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制度合理、配套法规严厉有效等因素以外,与规划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同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花园城市指的是新加坡。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风光迤逦,因为靠近赤道,所以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温暖多雨,植被常绿,并且岛上遍布花园,整洁美丽,整个城市在绿化以及环境卫生方面效果显著,所以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新加坡,被誉为“狮城”和“花园城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国家。最初,在马来史籍的记载中,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在岛上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称之为狮子,因此新加坡得名为“狮城”。
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新加坡靠近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长夏无冬,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新加坡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
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地区,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入口,是一个岛国,由新加坡岛及其他小岛组成。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为其发展国际贸易和物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气候条件: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温度较高,湿度也较高。
在新加坡,气候的变化主要由两种风向引起。从11月到2月,季风风向为东北方向,带来相对干燥的气候和较少的降雨。而在6月到9月,季风风向为西南方向,这时候气候则变得炎热潮湿,降雨量多,常常会有暴雨出现。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影响。
新加坡属于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小,降水量丰富。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雨水较多,;6月到9月则吹西南季候风,最为干燥。
1、画溪镇位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理想的农业生产条件,以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该镇凭借显著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成为了城郊农业的典范。据统计,画溪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200元,财政收入中蔬菜基地贡献了2500万元。
2、画溪镇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环境适宜以热带、亚热带为特色的农业生产。画溪镇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基地。画溪镇农业总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镇财政收入2500万元。园区范围明晰,建设规模16万亩,集中连片,现有常年性蔬菜5500亩,季节性蔬菜4500亩。
3、在农业方面,画溪镇以种植水稻为主,拥有5953公顷耕地,其中水田占5427公顷,旱地523公顷。主要经济作物包括柑桔、黄花梨和席草。全年粮食复种面积达到1320公顷,粮食总产量为7130吨,柑桔产量为3424吨,梨、麦李和桃等其他水果也有一定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