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种植技术,生地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2025-02-10 18:58:07 首页 >  种植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地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地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地怎么种植?

1. 土壤要求:生地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以及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生地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在春季进行种植。

生地种植技术,生地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2. 种子发芽:将生地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12小时以上,取出晾干,然后在温室内或温暖的室外环境下进行播种。

3. 种植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撒播或者穴盘育苗的方式进行种植。如果是室外种植,需要将种子均匀撒在耙平的沟凹中,覆盖0.5-1厘米的细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4. 温度和湿度:生地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种植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同时也需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0-25℃之间。

5. 光照要求:生地喜欢光线充足的环境,如果是在室内种植,需要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以上的阳光照射。

6. 浇水和肥料:生地需要适量的水分和营养素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浇水时不宜过量,以避免造成土壤积水影响生长。同时也需要定期施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一般可以在苗期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施肥即可。

7. 病虫害防治:生地易受到根腐、叶斑、蚜虫等病虫害的影响,需要在种植过程中注意防治。

地黄移栽技术与栽培管理?

1、选地整地

  选择平坦肥沃、向阳、土层深厚、有排灌条件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种植。秋作物收获后施足基肥,每亩施熟腐农家肥2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40公斤,耕深30厘米,耙细。早春栽种前作畦,畦宽40-50厘米,高15厘米。

  2、繁殖方法

  用块根繁殖。4月下旬前后选新鲜无病,粗0.8-1.2厘米块根,截成5厘米左右小段作种栽,趁鲜栽种,压实表土后浇水,每亩用种根30-40公斤。

  3、田间管理

  (1)出苗管理

  出苗后如发现多苗应拔除,做到一株一苗,发现缺苗应补栽,出现花蕾应摘除。

  (2)中耕除草

  封垄前可用小锄除草,注意防止伤根;封垄后则人工拔除。

  (3)追肥

  前期以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0公斤,8~9月进入块根膨大期,每亩追施复合肥30公斤,追施于植株旁边,不可粘附于茎叶上,施后浇水。

  (4)排灌

  生长前期,应适当浇水,伏天高温应于早上或晚上灌水降温,雨后或灌水后,若有积水应及时排水。

1、选地翻耕

地黄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肥沃的沙壤土种植,翻耕土壤暴晒消毒后施入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使作物生长旺盛,整地时打碎板结的土块,使土质更加疏松透气。

2、播种育苗

地黄主要是通过根茎繁殖,挑选生长粗壮、健康、没有病虫害的根茎,短截为5厘米长的小节,放在半阴透气的地方稍微晾干,按照30x10厘米的行株距挖栽植穴,种入土壤即可。

3、田间管理

地黄播种后将土壤温度保持在18-21度之间,齐苗后在阴雨天时查苗补缺,每一个栽植穴留一株强壮苗,结合中耕除草并施肥一次,拔除田间杂草,选择腐熟的饼肥或人畜粪水。

4、病虫防治

地黄种植期间容易感染斑枯病、枯萎病,遭受线虫、棉红蜘蛛、蛱蝶等虫害侵蚀,发病初期用波尔多液稀释后喷雾防治,遭受虫害时选择水胺硫磷和敌百虫稀释后喷施防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地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地种植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