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蚯蚓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蚯蚓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培育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坐北朝南的地方建池。
2、培养基: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边的黑泥等,采用甘蔗渣等作疏松剂,牛粪、鸡粪等做肥料。
3、接种:9月中下旬,当气温降至28度左右时可引种入池,采集时可连同污泥一起运回,均匀撒在培育池。一般接种15到20天后即有大量幼蚓密布土表。
4、饲料投喂: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均是优质饲料,饲料在投喂前应充分腐熟、发酵。投喂肥料时要注意,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
5、日常管理:水蚯蚓培养成功的关键是水环境的好坏以及培养基的肥度。水深保持3-5厘米。早春天气晴朗,白天池水可浅些,夜晚适当加深。盛夏池水宜深些。每次进排水设滤网,以防敌害进入。每隔几天用“T ”形耙拖动培养基1次。
水蚯蚓也叫红线虫,家里要养的话,最好先准备一个玻璃器皿,然后往里面放到河塘污泥,并将红线虫置于期内,然后要用河水泡上,用自来水的话,需要先晒2-3天才能用。每隔一天要换一次水,冬季还要注意防寒。饲料方面,可以用酵母粉泡水后来进行喂养,但要控制好用量。
每年秋季,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水蚯蚓的种源在城镇近郊的排污水沟、畜禽饲养场及屠宰场、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即可。每平方米培养面积按500~750克接种为宜。
水深调控在3厘米左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水可浅些,以利于水温升高,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于保温和防冻。
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导致水质恶化,水蚯蚓大量死亡。
实践证明,每亩养殖田每秒钟有5-10升水的流量就足够了。水蛆蚁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水都不能用。
1养殖水蚯蚓需要建造养殖池,并进行清塘和消毒。
2准备一些培养基,分层垫在池子中,底部先点疏松剂,上面铺上污泥,加水淹没几天后,再加入动物粪便即可。
3入秋后准备引种,将采集到的水蚯蚓均匀洒在培养基上,定期投喂饲料。
4需要注意的是,饲料要腐熟发酵,以防高温烧死水蚯蚓。
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个成熟的水蛭都有繁殖能力。虽然说水蛭是雌雄同体,但必须经过异体受精才能繁殖。水蛭交配一般在1~2.5厘米的小石块、杂物或疏湿的土壤下面进行。交配时两条水蛭的头端方向相反,各自的雄性牛殖器正好对着对方的雌孔。在交配后一个月开始产卯茧,产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上旬,平均温度在19~24℃之间。茧产出后经16~25日孵出幼蛭.在水蛭养殖情况下,耍提高水蛭的繁殖成活率,就必须把卵茧选出来,放在适宜的环境里集中孵化。
水蛭具有非常大的药用价值,现在也有许多养殖场进行专门的繁殖饲养,它生命力强,易管理,不过也要有技术才能收获成果。
1、水质的要求。由于水蛭对生存环境和水质的要求不会很严,在污浊的水里也可以生长,不过人工养殖的话密度会很高,尽量保持水质的清洁,有一定的溶氧量给水蛭。水温保持在15到30℃,水蛭养殖 气温低于这个温度应该停止喂食,如果超过这个温度则影响生长。注意适当的更换养殖用水。
2、饲养饵料的要求。一般人工养殖水蛭可以选择螺蛳作为天然饲料,辅以4蚯蚓、昆虫等,还可以选用各种动物的血。螺蛳应该一次性的投放到养殖池里,让其自然繁殖,让水蛭可以自由取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螺蛳不能一次性放太多,不然会和水蛭争夺生存空间。为了让水蛭生长的更迅速,每个星期要喂一次动物血,把动物的献血凝块放入养殖池里,但是要及时清理水蛭吸食后剩下的残渣,不要污染了水质。
3、水蛭繁殖。人工饲养要建造给水蛭繁殖的场所,放适量的腐殖土壤在繁殖地,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蛭防止从五月初开始,五月中旬是繁殖高峰期,在它产卵的时候要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要在岸边走动,防止震动导致水蛭受惊逃走没法正常繁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蚯蚓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蚯蚓养殖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