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亩产,泥鳅养殖技术亩产6000斤

2024-08-17 12:00:09 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泥鳅养殖技术亩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泥鳅养殖技术亩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泥鳅亩产量几个月长大?

泥鳅的生长周期大约是5-10个月。它的特点是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刚孵化出来的幼苗,体长约0.3厘米。一个月就可以长到3厘米左右。6个月就可以长到10厘米。一般在3-4月份上市。

泥鳅养殖技术亩产,泥鳅养殖技术亩产6000斤

查亩产达到200公斤,就可以收入约6000元,扣除繁苗成本1500元、饲料成本2000元、租地成本1000元后可能也还会有利润,当然产量如果更高的话,比如达到1000公斤,利润就比较可观了。购买大规格苗来养,1亩投苗500公斤(苗种钱约1万3),养殖后出产750公斤(养殖120天,每天投料50-70公斤,饲料用去约1万元;按30元1公斤出售收入22500元),仅扣除苗种成本和饲料费用,就已经亏本了。这是以增重0.5倍计算的,如果增重达到1倍以上,就可能有点利润。使用大规格苗来养殖,一般多数养殖者的增重在0.5倍至1.5倍之间(千万不要听卖苗的虚吹长多少倍)。

泥鳅行业里苗子主要分为两种规格,一是水花苗,一般一亩地下40-50万尾,苗源成本在1500元左右,下苗后四个月即可长成规格20-30条一斤的商品泥鳅。二是寸苗,一般一亩地下苗6-8万条,苗源成本在4000元左右。下苗后三个月即可长成商品泥鳅规格

鲶鱼泥鳅亩产多少?

泥鳅亩产量一般在2000斤以上,如果养殖管理得当,每亩产3000-4000斤的也有。如果是3-4厘米长的泥鳅苗,一亩可以投放8万-10万尾;如果是5-8厘米长的泥鳅苗,一亩可以投放7-8万尾。泥鳅苗的生长周期为100-120天,投放多,养得好,亩产量就多。

稻田养泥鳅的亩产量是多少?

稻田养泥鳅的亩产量平均为300公斤左右。
原因是泥鳅是稻田原生动物之一,在稻田中生存能力很强,且泥鳅能够利用稻田中的杂草和虫害等为食物,还能吃掉一些对稻田有害的病虫害,有助于稻田保持生态环境平衡。
同时,泥鳅也能增加稻田产量,因为它们能将稻草、杂草和残留物质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了稻田土壤的肥力,同时也能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量。
另外,稻田养泥鳅的亩产量还受到泥鳅数量、种类、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合理的养殖管理和措施,能够提高泥鳅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泥鳅每亩的产量可达250-400kg

主要有水泥池单一养殖、池塘混养、稻田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其中,水泥池单一养殖的放养量较大,5-8cm的泥鳅鱼苗每亩可放30000条左右。

泥鳅养殖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水产,而且泥鳅的市场价格并不低,能够给养殖户们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稻田养鳅的话,亩产泥鳅能够达到2000斤以上,再加上稻谷600斤,按照现在泥鳅和稻谷的市场价格来看,可以从中获得1万元左右的收益,在减去养殖过程中,需要花费的种苗成本、饲料成本、药物成本,稻田养鳅就可以从中获得6000-7000左右的利润,网箱养殖泥鳅的话,可能成本要高很多,但是利润的话,也可以获得每亩5000元左右。

鱼缸泥鳅养殖密度?

如果是建造的专用泥鳅养殖池的话,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这样投放的密度比较大,经过8-10个月的饲养就可以上市了,每亩地能产出泥鳅达250-400公斤。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

2、如果是稻田养殖的话,养殖的密度就要少很多了,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第二年上市,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公斤。

泥鳅养殖密度多少最好

3、如果是房前屋后挖的养殖池养殖的话,每亩地科投放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这样的饲养方式,经过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

因此,一亩地养殖多少泥鳅?主要还是看养殖的模式,而不能一概而论,从以上是三个养殖模式来看,稻田养殖虽然可以泥鳅、水稻双丰收,但还是没有专业的养殖泥鳅经济效益高,差的太远。第三种模式属于少量的饲养,家庭周边饲养,效益也不错。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养殖模式,我们还是看自己的情况,灵活的选择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泥鳅养殖技术亩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泥鳅养殖技术亩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