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美白虾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美白虾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俗语说:“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在对虾养殖的过程中就更显得及其重要了,新手养虾怎么在前期做好对虾的水质调整控制,达成虾好水好的目的呢?今天就教你一分钟成为调水大师。
一:对虾养殖水体问题-水色
养殖水色讲究“肥、活、嫩、爽”,养殖的水体讲究以黄绿色和黄褐色为好水,这样的水色主要以绿藻和硅藻为主。
绿藻水:绿藻为水中的主要藻类,经常见到的绿藻有栅藻、小球藻、纤维藻等等。绿藻吸收了水体中多数的氮肥,水质净化,养殖动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快,体色透明。水质看上去爽嫩,有大概20-35厘米的可见度。
硅藻水:好水!这种水体的水质较“肥、活”,水体中的藻类是硅藻,小环藻、针杆藻、舟形藻等,这些都是水产养殖的优质饵料。生长在这种水色里的对虾活力强,体色光洁,助食消化好,成长速度快,透明度1250px,是水产养殖的最佳水色。
茶褐色硅藻水
(图片为硅藻水)
二:对虾养殖水体问题-氨氮
在早春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特别注意是在高密度的精养塘中,氨氮问题会更加严重,下面就带大家正确认识水体中的氨氮问题。
养殖水体中的氮在水体中转化原理
氨氮是怎么形成的:
水产动物排泄物、施肥、残饵,动物植物尸体被分解成为氨基酸进一步被分解成氨氮。氧气不够时水体发生反硝化作用,亚盐、硝酸盐分解为氨氮。甲壳类,鱼类向水里排出体内氨氮以免体内中毒。氨氮的危害:氨氮太高容易导致虾采食变低,生长缓慢,组织受损,降低氧在组织间传送,导致虾容易长期应激,免疫力变低、生长速度怀卵期等。
三:对虾养殖水体问题-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水体内的氮循环受到阻碍!
亚盐产生的根本原因
合准光合菌
【作用】减少发病、净水、加快生长,增味、提鲜、减少死亡率。
【原理】
光合菌可以抑制水体里的有害病毒、细菌和蓝藻等等有害生物的滋生。促进有机物分解等多种不同的机制将底层的残饵、粪便、各种冗杂有杂物彻底分解和转化,有效净化和吸收水体里的氨氮、 亚硝酸盐、 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光合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促进水生动物成长发育,均衡各种营养摄入;可促进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发育,增强免疫力。
沿海地区在不同养殖季节,海水盐度不同。华南地区在4-8月雨量最多,盐度最低,养殖南美白对虾最适比重为1.003,这个盐度发病率比高盐和低盐都低,生长速度也最快,效益最好。
南美白对虾放苗最适水温度应在22℃以上,低于这个温度放苗,虽不会被冻死,但生长速度较慢,发病机会较多。达到以上温度已是放苗季节,但沿海地区(非河口地区)盐度往往很高,常在20‰以上。
连绵阴雨、暴雨等恶劣天气容易使水体分层,底层溶氧偏低细菌大量繁殖,藻类生长缓慢,转晴后,藻类大量繁殖,出现菌藻互相竞争营养,导致藻类因营养缺乏死亡引起水变,及雨后转晴后气温、水温迅速上升,池水对流池底毒素返水和耗氧增加。特别是暴雨,对白对虾养殖的影响最大,极易引起空肠空胃、鳃病和红体等病害,对此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雨前预防
必须留意天气预报(可上网查询一周天气情况);仔细检查池塘的基础设施(例如堤坝、闸门、增氧机、电力线路和排水沟等),损坏设施必须及时修整好;在雨前5~7天拌料,保肝护肝,提高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雨前3~4天傍晚着重留意污染重灾区,避免雨停后泛底,第二天按5~6亩补菌保藻,避免雨停后转水;对于偏酸性的土塘(例如红树林区域虾塘),可在池塘四周撒一些生石灰,防止雨水引起池水pH值急剧下降。
雨中处理
降雨时,水体容易分层,应及时开启增氧机,防止水分层,防止藻类死亡,可酌情泼洒增氧类药物等增强水体通透性,增加底氧;酌情停止或减少投料。
雨后处理
降雨造成池水盐度、温度、溶氧、pH等变化,易引发刺激性蜕壳、软壳或蜕壳障碍,应留意水体的硬度变化和及时补充水体相应的矿物质元素;雨后应马上测量水体pH值,若pH值低于8,应每天泼洒5~6公斤生石灰调节,逐渐提高pH值。雨后天气转晴,随着气温的回升,池底的毒素易随水流扩散到池塘中上层,留意对水体解毒。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养护水质;降雨后应根据水质、天气和养殖对象情况注意控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美白虾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美白虾养殖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