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鱼养殖技术,黄尾鱼养殖技术视频

2024-07-05 01:42:04 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尾鱼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尾鱼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尾鲴的养殖方法?

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约0.5厘米,可进入鱼种培育。育种塘可用土池,面积1-2亩,水深1.6米左右,底质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黄尾鱼养殖技术,黄尾鱼养殖技术视频

投苗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后,每亩再施入经发酵的粪肥500公斤,或每亩用绿肥15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让鱼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

鱼苗投放前要试水检查毒性,方法是在池塘中的小网箱试养少量鱼苗,30小时后存活才真正放苗。

鱼苗放养前每5万尾苗投喂1-2个熟蛋黄粉,饱食后再按每亩10-15万尾的密度投放到育种塘。

随着鱼苗长大要补充饲料,可继续施放经发酵的粪肥培育水色和适量泼洒豆浆,半个月后鱼苗长至3厘米时开始投喂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投饵,粪渣残饵容易败坏水质,因此每隔2-3天换水三分之一,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在育苗塘中放养一些水仙、浮萍等净化水质。

鱼苗长至3-5厘米时要进行拉网锻炼的分疏放养,同一池塘鱼苗规格尽量一致,一般放养密度3-4厘米的每亩放养8-10万尾,5-6厘米的每亩放养5-6万尾。

经过2-3个月的培养,可长成6厘米以上规格的鱼种,这时可进入养成阶段。

池塘养殖黄尾鲴大多是和家鱼搭配养殖,每亩投放200尾左右,管理方法同家鱼,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可收获80公斤左右的产量。

黄尾鲴也可在大水面增养殖,由于能自行繁殖形成自然种群,2-3年后可有长期的收获。

1、池塘选择

黄尾鱼鱼苗孵出5天后体长在0.5厘米左右,可以进行鱼种培育,育种塘用土池,面积在1-2亩,水深控制在1.6米左右,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投放黄尾鱼前,每亩要用生石灰消毒。

2、施入底肥

为了给黄尾鱼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要在池塘中施入腐熟发酵的粪肥,每亩的用量在500公斤左右,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黄尾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投喂饵料

黄尾鱼在生长的不同阶段要投喂不同的饲料,刚放养时以熟蛋黄粉为主,随着鱼苗长大要适量泼洒豆浆,等黄尾鱼长到20-50厘米的长度时,可以喂食米糠 、麦麸等精饲料。

4、池塘管理

在养殖黄尾鱼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水质,由于经常施肥和喂食,水质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每隔2-3天就要换一次水,最好保持微流水,还可以在池塘中栽种水草、浮萍等,让黄尾鱼健康生长。

黄尾怎么养?

首先,选好养殖场地。黄尾鱼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水环境,因此养殖场地的水质必须符合要求。养殖场地最好选择水流缓慢、水深适中、光线充足、无恶臭和重金属污染的地方。养殖池的大小应根据黄尾鱼的生长规律和养殖的规模来选择,越大越好。

其次,选好黄尾鱼的种苗。养殖黄尾鱼的种苗应该选用有良好遗传基因的鱼苗,且要保证无疾病。一般情况下,黄尾鱼的种苗最好在夏季选择,因为夏季气温高,适合鱼苗的生长。

再次,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养殖黄尾鱼需要定期投喂饲料,同时要保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一般情况下,黄尾鱼的食欲比较强,所以饲料可以选择生态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同时要避免过度喂食,否则会导致黄尾鱼体型过大,长成畸形的鱼。

此外,要定期检查黄尾鱼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鱼的疾病,应立即采取措施治疗,如调整水质、更换饲料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尾鱼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尾鱼养殖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