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2025-05-17 13:06:07 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稻田里养殖的泥鳅如何捕捞?

稻田里养殖的泥鳅如何捕捞?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踏火养过几年的泥鳅,也做过稻田养里套养泥鳅的模式,不论是用塘专门养殖还是稻田里养殖,起泥鳅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以稻田养殖模式来说一下吧:


  1. 挖好鱼沟、鱼窝:稻田养殖泥鳅在晒田之前一定要开好鱼沟和鱼窝,这样利于以后起泥鳅,同时平时在喂时也最好是喂在鱼窝周边,这样泥鳅就会经常在这周边活动,到时捕捞时也方便很多。

  2. 准备好地笼:踏火起泥鳅一直是用的地笼,地笼的大小可根据田的大小来定,但网孔最好要密一些,这样起泥鳅时起的比较干净。
  3. 停喂:在起泥鳅前一两天开始就不要去喂泥鳅,这样出来活动的泥鳅才多,这样饿几天后再放在放笼下去效果很好,刚开始可以不用诱饵(踏火从未用过诱饵),连起三天后,为加强起捕的效率可在地笼里放诱饵(就用您平时喂的饲料都可以)。
  4. 放在笼:在放地笼时一定要将笼子两端稍高出水面,否则泥鳅进去后很易闷死的。如果是刚开始起时,最好放下去三、四后去看一下多不多,多的话先起一些上来,以防笼子里的泥鳅过多而闷死;在下地笼时最好将笼子放在水深的地方如沟里、窝边,这样起泥鳅会快很多。
  5. 适当加水:如果到后面起的泥鳅不多或是高温天气时,可在田里适当加水进行刺激泥鳅出来,有条件的可一边进水一边排水,在进水口处很易捕到。
  6. 注意检查笼子:地笼放下去之后要经常细看一下有没有洞,在捕泥鳅的过程中老鼠很喜欢去咬地笼,因些出现洞时一定要及时补好,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泥鳅的捕获率,通常情况下这样连续7-10天左右可将90%的泥鳅(本地鳅,台鳅会更高)捕起来,剩下的如有需要的话可用电来捕。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可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我刚好有稻田养殖泥鳅的经历,现在也有小面积在养,应该能帮助到你。

稻田养泥鳅肯定有几个固定的投食点,而几个投食点间又有鱼遛相连接,水稻种植区的水深一般在20--30厘米,鱼遛的深度在40---50厘米。这个深度完全可以用地笼捕捞。

根据鱼鳅的数量提前三到五天停止喂食,在傍晚下笼,笼内用打碎的螺丝蚌壳肉或猪血和玉米面做诱饵。每个投食点一个地笼,两个投食点之间一个地笼。连续捕捞一个星期可以捕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泥鳅。

纯手打回答,希望可以帮助你!满意的话给个关 注谢谢!

根据各种情况而定

如果水源方便则很好办,白天先放干水,晚上进水,在进水口放几个地笼,早上去收就行了,连续几天就收得差不多了。

如果进水不方便的话,可以每亩田用半斤的茶枯,先把茶枯粉碎,再用五六公斤开水泡一天,然后根据田形留三分之一不泼,其余面积都泼泡好的茶枯水,在没泼的地方下好地笼,泥鳅受不了以后会自己往没泼茶枯水的地方去。

在水稻田里进行稻鱼养殖,要如何才能防止泥鳅黄鳝逃跑?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稻鱼养殖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本着循环利用的特点,确保着粮食品质的提高和水产品的优质。这种生态种养方式,可以确保农产品的优质,在市场中的贩卖优势很明显。我们这边也有人在农田里喂养泥鳅、黄鳝,一年赚上10多万,让人很是羡慕。

泥鳅黄鳝过去在农田里比较常见,每次插秧的时候都可以抓住一些。不过随着化肥农药的使用,如今的野生泥鳅黄鳝已经很难看到了,而市场中对这两种鱼的需求很高,毕竟它们营养美味,食用价值比较高,市场价比一般的鱼要贵上很多。因此很多人都会人工养殖,不过想要避免泥鳅黄鳝的逃逸,还真是一个麻烦事。

像我们的一个人,他起初养殖的时候,年年都会被鱼逃逸的问题折磨。每到夏天的时候暴雨袭来,水田里都是水,像黄鳝这种东西个头又大,逃窜很容易。逃走之后就会顺着大沟大河游走,很难再将其抓回来。不过只要注意好方法就可以好很多。

首先就是购买防逃网,在网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实耐用才行,要能够耐盐碱、腐蚀、水浸。在最好多铺设几道,毕竟黄鳝喜欢在一个角落里不停的钻。在铺设的时候,挖上1米深的泥巴,之后将网铺设下去,然后用上泥巴垫平,不过3年就需要更换一次。

其次就是在农田的四周铺设水泥墙,挖上1米左右的泥巴,之后用上砖头垒成墙,然后用上水泥泥好,这样就可以避免钻洞逃逸。不过在暴雨来临的时候,还需要及时的放水才行,不然黄鳝还是会跑!

在水稻田里进行稻鱼养殖,要如何才能防止泥鳅黄鳝逃跑?

水稻田养鱼已有上千的历史了,养殖的方式、品种也多种多样,如常见的用水稻田来育鲤鱼、鲫鱼苗或是养殖成品鱼都有,不过最几年又有很多朋友在做稻田养殖泥鳅(上世纪这个根本不用养呀,田里到处是),那对于泥鳅、黄鳝这类的鱼如用稻田来养殖怎样才能防止其跑掉呢?因为踏火养过泥鳅,所以来说下个人的建议:

  • 选址,如想要利用稻田来养泥鳅、黄鳝,一定要选择水源方便,但是下雨或涨水时又淹不到的稻田来养殖,否则防逃工作很难做好,田里的土壤最好是粘土,沙土的话慎用。

  • 加固田埂:这个很重要,将准备用来稻田养殖泥鳅的田先把田埂加宽、加高,一般埂高1250px,宽875px。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750px以上,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打结实。如果是用来养殖泥鳅或黄鳝的话,这两个都是打洞的高手,因此最好是在离田埂50公分处将田围一圈16目的窗纱网或是在田埂上铺一层网也行,但网的底部一定要铺到田的硬土层。
  • 进水、出水口处防逃: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一定要用窗纱将其围好,以防其从这里跑掉,另一个也能起到敌害生物从此进来的作用。
  • 开挖鱼沟、鱼窝:在田里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的沟,沟的深度到少在50公分以上,在沟与沟的交叉处开挖鱼窝,深度在80公分以上,这样的目的一是到时好捕泥鳅或黄鳝,二是水稻用药或是天气热时其有地方休息,而不到处乱钻乱跑。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在水稻田里进行稻鱼养殖,要如何才能防止泥鳅黄鳝逃跑?

水稻田里养殖黄鳝和泥鳅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不改造稻田直接投放泥鳅和鳝鱼养殖,另外一种思路是讲将稻田改造成稻虾田,需要留内田埂和深水环沟。

第一种模式养殖出来的泥鳅鳝鱼普遍规格不大,而且能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也不多,基本上就是野外养殖的路子。

第二种养殖模式可以直接投放鳝鱼泥鳅在里面,也可以使用网箱精养鳝鱼和泥鳅。通常这种模式出来的产量和规模都不小,有利可图。

无论那种模式在稻田里养殖泥鳅和鳝鱼,要想有效解决泥鳅鳝鱼逃跑的难题,必须坚持一点:一定要加固稻田田埂的高度和宽度,而且还要夯实田埂,防止坍塌,加高是为了防止涨水的时候,泥鳅鳝鱼逃跑,加宽是为了防止泥鳅鳝鱼打洞将田埂打穿逃跑。

泥鳅鳝鱼混养在稻田里有如下好处:

1.泥鳅和鳝鱼在稻田里活动会吃掉里面的害虫和大量有机物颗粒比如青苔,能够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也节约了养殖户的农药支出。

2.泥鳅和鳝鱼在稻田里活动在淤泥里面翻滚觅食,客观上疏松了土壤,同时它们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无污染的生物肥,所以混养一方面改善了生态环境。其次,给水稻增加了肥力,最后也减少了肥料支出。

总结:

泥鳅鳝鱼在虾田里面混养,我个人的建议还是改造成虾田模式,这样既不耽误种植水稻,又可以混养小龙虾和泥鳅鳝鱼,增加经济收入,我觉得比较划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