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家书屋点亮生活主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家书屋点亮生活主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廖华歌。
廖华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
农家书屋11岁了,这所超大“图书馆”开到了中国60多万个村庄,让6亿多农民告别了看书难、看报难的困境。据统计,60多万家农家书屋共向农村配送图书10亿多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农家书屋实施以前的0.13册增长到2016年末的1.25册,让农民从看上书到爱上书。
11年辛苦不寻常。农家书屋——中国这座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其藏书量超过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总和,被农民誉为“家门口的图书馆”“致富好帮手”“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农家书屋改变了农村阅读资源匮乏的现状,点燃了农民们阅读的热情,照亮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许多农民正是在农家书屋里学到了致富的技能,运用科技知识走上了致富之路。
谢谢悟空邀请,我是得得斋中都行者。
悟空找行者,行者高举葫芦,喊一声:"悟空”,你敢答应吗?
闲言少皮,言归正传。
家乡凤阳,古称钟离,濠州,明帝朱元璋赐名凤阳,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有中国花鼓之乡、中国帝王之乡、中国改革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石英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树莓之都等美誉。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凤阳有荡秋千、撂火把、挑灯笼三大传统风俗。
1、荡秋千。凤阳有“元宵节荡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说法。小时侯,我们小孩子用一根长绳系于大树,排着长队荡秋千。记得邻居家外甥有一次跌破了头,缝了几针,结疤后象个月牙,我们背后起了个外号:小月牙。半百人生了,也不知小月牙过的好吗?
2、撂火把。在农村,元宵节前好多天,小孩子们就开始收集旧的扫把(高梁穗扎的)。元宵节晚饭后,孩子们聚集在打谷场上,先燃起篝火,再把沾上煤油的扫把点燃,比赛着抛向高空,看谁抛的高。边抛边唱:"正月十五撂火把,地里不长草,全部长庄稼。”、“正月十五撂火把,八月十五结大瓜”、“正月十五撂火把,往东撂,结冬瓜,往西撂,结西瓜”。东庄撂罢西庄撂,照亮了天空,照亮了笑脸。
3、挑灯笼。府城镇,临淮关,节前就有各式灯笼售卖。吃罢水饺汤圆,城里孩子们人手一只红灯笼,走街串巷,唱着:“挑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门后有个大钟馗,看着财宝进来喽……”。
改革开放后,为了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各部门又组织了以下节目:
1、在政务新区市民广场举办花鼓大赛暨非物质文化项目展演。期间,有来自全县的40多位凤阳民歌传承人表演凤阳乡土特色的文艺节目。2011年,凤阳民歌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继凤阳花鼓后又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目录的文化瑰宝。
2、闹元宵有奖猜迷。由县图书馆、各乡镇农家书屋组织,群众广泛参与。
3、凤阳是个好地方民俗踩街活动。有舞狮舞龙、花车旱船、花鼓灯、洪武棒、钱杆子,十几只队伍,延街起舞,热闹非凡。
其实吧,国富民强了,广大老百姓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全国都一样。
悟空,行者就介绍到这里,不知满意否?给个赞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家书屋点亮生活主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家书屋点亮生活主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