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药材白芨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药材白芨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芨种植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用镢开沟,沟距25厘米,深10厘米,按株距7~8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出苗。
白芨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20厘米以上,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40-50公斤和有机肥15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种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做成宽度约130-150厘米左右的高畦。
种植方法: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3—1.5米左右、高30厘米左右的高畦,按行距约30厘米、窝距20—25厘米左右挖窝,窝深10厘米左右,窝底要平。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播前沾草木灰或者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块茎处理,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茎3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也可选择开沟条播,株行距分别为15厘米和25厘米。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盖土与畦面齐平。
田间管理: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1。白芨喜肥,选择好肥料进行追肥,生长旺季每月施一次稀薄的人畜粪尿。
白芨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可以通过种子或分株的方式进行种植。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最好是酸性或微酸性的土质,并保持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
在春季或秋季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种植,将种子或分株按照适宜的深度和间距进行埋植,保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水分,约一年后便可丰收。
在生长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治害虫和病菌,并进行适宜的施肥和修剪,以保证植株的健康和生长。
白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的栽培和养护相对较为简单。首先,选择有机肥沃、阳光充足的土壤,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稍微压实并浇透水。然后,保持土壤湿润,避免高温和大雨的天气。约3至4周后,幼苗开始萌生,此时需适当缩短浇水间隔,以利于根系的生长。随着生长的进行,每隔7至10天施一次复合肥,并进行及时松土,促进花茎的生长。一般而言,白芨可在3至4年后开始采收。
白芨喜欢在疏松性强土层深厚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可选用园土,腐殖土,河沙,骨粉按照3:5:2:2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然后在盆内加入适量的腐熟的堆肥或者有机肥溶液,浇入适量的水分使之充分混合。
然后将种苗分别放入准备好的土壤中,将芽嘴的一端向下,保持间距在30cm左右,上面用一层薄土覆盖,浇足一次水分,然后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切记不宜过多,以促进种苗的萌发生长。
白芨喜欢在高湿的环境下生长,最好每天浇水一次,干旱高温天气可每天浇水两次,阴雨天气的时候要进行排水处理,秋冬季节保持见干见湿的浇水原则,然后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浇入少量水分即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药材白芨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药材白芨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