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芩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芩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黄芩的种植对土壤有一定要求,最好选择富有机质且松软的沙土来栽培,土壤越深厚越有利于黄芩的生长,同时根据生长情况进行适量浇灌。
2、除了施加底肥,还需要在生长期根据植物的生长趋势来进行施肥。
3、另外需要注意防范病虫害的现象,一旦发生就要立即进行喷药杀虫。
黄芪可春播或秋播。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块,每667米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深翻30~45厘米,耙细整平,作畦或垄。畦宽1.2~1.3米,畦面整成龟背形,沟深30厘米左右,以利排水。穴播或条播均可,穴播行距33厘米,穴距27厘米,穴深1厘米;条播行距20厘米,沟深1厘米,播后覆土约1厘米,镇压。播种量每667米 1.5~2千克。
黄芪种子坚硬、种皮透水性差,播前需进行催芽处理。一般先用石碾速碾数遍,使种子碾至外皮由棕黑色变为灰棕色,再以温水浸种;或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沙揉搓,种皮擦伤即可带沙播种。
黄芪栽培技术是关于黄芪栽培的技术,涉及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栽培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加工。
选地整地
黄芪喜凉爽,耐旱、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播前结合整地亩施农肥3000—4000kg,磷肥25—30kg,耙耱平整后起垄,垄宽40—45cm,垄高15—20 cm,行距40—45 cm。
种子处理
黄芪种皮坚硬,播后不易发芽,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也可以种子中播入2倍的河沙搓揉,擦伤种皮,也能迅速发芽。用70—80%硫酸浸泡种子3—5min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洗净种子后稍干即播种,发芽率达90%以上。
播种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春播于3—4月份,秋播于10月上中旬。条播,在垄面上开1.5—2 cm浅沟2条,将种子均匀撒入沟里,覆土将种子盖严。随即在两垄沟的沟田灌水,保持土壤湿润。15天即出苗。平畦种植也可以,但发病较多,根形不如垄栽的好。
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将直播苗在春季,按20×40 cm的株行距边起边栽,沟深10—15 cm,将苗顺放于沟内,播后覆土,亩用苗1.5万株左右。
栽培管理
间苗定苗。直播的苗高5—7 cm应及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 cm。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注意向土垄培土,使土垄保持原来的宽度,一般除草2—3次。
追肥。间苗定苗后即进行追肥,亩施人畜粪水1500kg或尿素5kg,施后浇水1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后施堆肥1000kg,磷肥30kg,硫酸铵5kg,混合于垄上开浅沟施于其中,覆土浇水。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防。紫纹羽病,为害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黄萎最后整株死亡。应拔除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粉消毒。同时应加强其它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
播后一般2—3年收获。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采收。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细深挖,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芩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芩的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