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芍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白芍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种植时间:
白芍的种植时间因地区而异。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选择在秋季种植,而在北方地区,则宜在春季进行种植。种植白芍最好选择阴凉的天气进行,以避免高温和暴晒。
2.种植方法:
种子处理:在种植前,需要对白芍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将种子放入波尔多液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取出晾干。
土壤选择:白芍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植株间距:种植白芍时,应根据植株大小确定适当的间距。一般来说,较大的植株应适当放宽间距,以避免拥挤和影响生长。
日常管理:在白芍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浇水、施肥和修剪。在春季和夏季,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在施肥方面,可适当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对于修剪,主要是去除枯枝和病枝,以保持植株健康。
3.养护管理:
浇水:白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水分不同。在生长旺盛时期,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应适当减少浇水,以免影响花朵质量和果实成熟。
施肥:白芍的生长需要适当的养分。在生长期间,可适当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
修剪:修剪是保持白芍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长期间,应及时去除枯枝和病枝;在花期后,应及时修剪残花和枯枝,以促进植株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白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根腐病、蚜虫、红蜘蛛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定期检查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栽植时间和规格
栽植的适宜时间一般为8月下旬(处暑)到9月下旬(秋分);栽植的密度,一般观赏用可80cm x 70cm,每亩栽1200株左右,生产用可60cm x 50cm,每亩栽2200株左右。栽植时,穴的规格一般深35cm左右,口径20cm左右,苗的深度以芽低于地平面3cm为宜,最后将穴填满土、捣实并堆10cm土堆,以防寒保墒并起标志作用。栽植后可视土壤情况,可适当浇水越冬。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翌年春季,芍药发芽前,将上年秋季的土堆松平;生长期,要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做到雨后即锄,久旱即锄。
2.摘侧蕾:芍药除茎顶生出蕾外,茎上部叶腋部还生有3-6个侧蕾。如及早摘去侧蕾可集中养分,使主蕾花大丰满;如留着侧蕾,则花开丰富,观赏期长。可根据需要,自主掌握。
3.浇水追肥:芍药系肉质根,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一般不用浇水,如春旱或伏旱时间较长,可浇水一到两次,最好用无污染的河水,冬季视土壤干湿情况,也可浇一次越冬水。芍药生长旺盛,需肥量大,一年可施两次,入冬前,可施一些长效肥,如腐熟的饼肥(150kg/亩)或大粪干(1500kg/亩),花开前或花后可施一些速效肥,如复合肥、二铵(10-15kg/亩),也可结合进行叶面追肥,如磷酸二氢钾或微肥,15-20天喷一次。
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包括红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发病高峰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发病初期可用4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严重时用40%多菌灵5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2-3次即可防治。
2.虫害:主要是蛴螬和线虫。对于蛴螬在7-8月份盛发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亩)或50%辛硫磷颗粒剂(3kg/亩)或甲基异柳磷水剂,与有机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饵,均匀撒施,然后深锄即可。线虫系根结线虫,传播性强,对芍药危害比较严重,症状表现为须根出现大小不同的瘤状物,植株生长衰弱,叶缘变黄、枯焦、早落,严重时植株变矮直至死亡。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颗粒剂25克/平方米,于夏季多雨期均匀施于发生地块,后深锄5-10cm。因根结线虫系好气性低等动物,主要生活5-20cm以内的土层内,施药时,千万不可过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芍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芍的种植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