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猴头菇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猴头菇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下是一些提高猴头菇产量的种植方法:
1. 选择优质菌种:选择生长健壮、品质优良的菌种。
2. 适宜的种植环境:
- 温度:猴头菇生长的适宜温度。
- 湿度: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
- 通风:良好的通风条件。
3. 优质培养料:
- 合理配方:提供充足的养分。
- 保证质量: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
4. 科学管理:
- 接种: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接种成功率。
- 菌丝培养:控制适宜的条件,促进菌丝生长。
5. 出菇管理:
- 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创造有利于出菇的环境。
6.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7. 合理采摘:掌握采摘时机,避免过度采摘影响产量。
8. 种植经验积累: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种植技术。
9. 注意卫生:种植过程中注意环境卫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0. 科学施肥:根据猴头菇的生长阶段,合理施肥。
不同的种植环境和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种植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猴头菇培养料①:棉子壳90%,麸皮8%,石膏1%,过磷酸钙1%;②: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它们混合搅拌后,浇水搅拌均匀即可,要求含水量在65%左右,不宜过多或过少。
二、灭菌。选择聚丙烯塑料袋最为培养袋,具体规格为15×32cm的,每袋装入基质8两到1斤,装入是适当的压紧,装好后用细绳扎紧。接下来就是高温灭菌处理了,灭菌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常压是将其栽培袋放入灭菌锅中,将其加热至100度,持续10-12小时,之后停火在焖5-6小时即可。而高压则是放入高压灭菌锅中,保持压力1.2-1.5千克每平方厘米2-3小时即可。
三、接种。将灭菌冷却后的栽培袋送入接种室,进入前要用药剂喷雾消毒,常用的是克霉灵杀菌剂。接种时工作人员要经过一系列的消毒工作后才能进入接种室,以免接种失败。接种时先将菌种瓶外表消毒灭菌后,在打开种菌瓶,将上层的老菌丝去除,在打开栽培袋,用工具将菌丝接入袋中,再封口,动作一定要连贯迅速,一般每瓶种菌能接种30袋。
管理上重要调治好温度,接种背面4天,室内温室以26℃~28℃为好,使菌丝在最适的情况中加快吃料,定植舒展,形成上风,增加杂菌净化。5~15天内,跟着菌丝发育,袋内温度上升,袋温比室温高2℃,此时室温应调至25℃阁下为好。16天以后菌丝逐渐进入推陈出新旺盛期,应控制在20℃~23℃为适。春季种植气温较低,可接纳加温发菌,增进菌丝一般发展发育。春季注重防备低温,发菌期请求室内枯燥造就,氛围相对湿度请求70%以下,并且注重避光。
种植猴头菇,最好在9月末接种,等到11月末的时候,就会出1到2批的菇,到明年春天还会生长出来一批。另外,猴头菇在发菌的时候,比较喜欢中温,温度低,就会使它变得比较硬,温度在11度到34度的时候,菌丝才会正常生长,如果温度一直在26度到29的时候,是最有利猴头菇生长。
母体培养
①先把袋温在27度以下接种。
②菌种要先进行处理一下,表面已经老化的菌丝,还有瘤状子实体都要除掉。
③在晴天的早晚进行接种。一般经过21到26天养成菌丝体。当猴头菇的菌丝生理成熟之后就应该及时的开口并移入出菇棚,开口的方法可以采用小刀在菌袋的上部、中下部反向各轻划2cm的小口,放入栽培室的栽培架上。在出菇期必须经常喷雾状水。栽培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若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菇体体内蒸腾速度减缓或几乎停止,影响菌丝体内物质向菇体传送,导致生长迟缓。
在菌刺生长到1.0-1.5cm时且没有孢子弹射的情况下即可判断为成熟,子实体在成熟之后要及时采摘。采摘后的子实体,先剪去菌柄,放在竹帘上晒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猴头菇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猴头菇的种植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