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笋的种植技术,窝笋的种植技术与时间

2025-07-27 14:10:06 首页 >  种植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窝笋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窝笋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莴笋的种植技术?

1.

窝笋的种植技术,窝笋的种植技术与时间

挑选地块

在选择苗床时,一般可以选择地势高燥且排水良好的地块,而且还需要结合整地施入复合肥500kg/亩作为基肥。

在选择定植地块时,应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壤土,并结合深翻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亩,整平后再作畦。

2.

处理种子以及播种

首先用凉水浸泡1-2小时,用湿布包好后再放在井下离水面30cm的地方,每天淋水1-2次,3-4天便可以发芽,随后再播种。

以种植秋莴笋为例,在播种前,需要先把苗床浇湿浇透,随后播种,播种后再浇盖1层腐熟的猪粪渣,并覆盖1层薄稻草。需注意,猪粪渣的浓度一般为3-4成。

3.

播后管理以及定植

在出苗前,将双层浮面覆盖在苗床土上,待出苗后,再盖银灰色的遮阳网,而且在早晚需要合理的浇水肥,确保床土的湿润并及时进行除草、间苗。

待苗龄在25天时便可以定植,一般可以在阴天定植,株行距一般为25cm×(30-35)cm。

4.

日常管理在定植后需要及时浇压蔸水,并覆盖遮阳网。

在中耕的时候,需要做到少中耕、浅中耕,并勤浇淡粪,以此来保持土壤湿润。

在植株封垄的前后,每亩可以施入腐熟人畜粪3000-4000kg,浓度一般为3-4成,施用的次数一般为2-3次。

5.

采收

莴笋心叶顶端与外叶最高叶片尖端相平时为采收适期,嫩茎已充分膨大,品质最佳。如收获过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变硬甚至中空,品质下降。

莴笋的种植技术?

种植莴笋一般都是先育苗再移栽,具体做法是:先做好育苗床,把种子直接撒在苗床上,保持土壤湿润,有5一7天就可出苗,在幼苗长到10公分高时就可移栽了;移栽时,可把地做成50一60公分宽的畦厢,按株行距30x50公分的距离交叉栽,成活后保持土壤湿润就行了。

莴苣种植技术?

1、整地施肥

莴笋是浅根系植物,其根系对水肥的吸收速度慢,因此在栽种时,需要选择质地松软、排水优良、干燥的砂质土壤作为种植地,并且对土壤进行深翻细耕,并在上方覆盖一层遮盖物准备栽种。

2、播种方法

为了保证莴笋的种子能顺利发芽,需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六小时,然后用湿纱布包裹催芽,等种子露白后与细沙混合均匀,并撒播在土壤上,最后覆盖一层细土即可。

3、定植管理

等莴笋的幼苗长出后,需要尽快采取移栽定植措施,而且在移栽时,要保持二十五厘米的株距,三十厘米的行距,然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的发展,如果是夏季进行移栽,要注意遮阳措施,以免强光灼烧幼苗。

1.浸种: 冬莴笋和夏莴笋的浸种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冬莴笋浸种用温热冰浸泡5-6小时然后播种; 夏莴笋浸种则用湿布包好,用绳子吊进井里进行冷冻或放进冰箱进行冷藏二十四小时然后播种。

2.育苗: 选择壤土或大泥土进行育苗。 育苗之前先深翻土,平整土地,把大块的土拍烂拍碎,然后用农家肥兑水泼地,如果有虫害,可以喷洒一次农药,或者用玉米粉和农药拌匀洒在上面,起到防治作用。

3.移栽: 选择地块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地进行移栽,行距和株距保持在30公分之间。 采用穴位移栽,深度约10公分,雨后湿地移栽。 若是晴天或者干燥天气,则要选择在早上或者下午四五点时移栽。

4.管理: 莴笋长势定型后,要及时松土除草,防旱防涝防虫害,注意防治黄叶病和烂心病,尽量做到多浇水,少施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窝笋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窝笋的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