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黄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地黄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黄它是一种喜光性植物,一般野生的地黄也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以及光照比较充足的地块,而种植地的选择是地黄高产的一个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地黄的生长习性来选择种植地,最好是能在阳光充足、储水和排水性好、土质疏松并且旱有机质丰富的地块进行种植,在整地的时候要进行深翻,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除掉田间的杂质和害虫,然后按照每亩所需肥料五千斤左右均匀的撒在田间,再翻一次地,将地整平,最后做垄起沟,即可等待播种。
1、种植密度:根据气候、土壤与管理水平以及种植方式,采用适宜的树形与密度。
2、整形修剪:自然开心形,2~4个主枝。两主枝最好采用南北行向,主枝伸向东西方向;避雨设施采用主干形。幼树轻剪长放,重视夏季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
3、合理负载:产量控制在每亩1500公斤左右。
早地黄一般在4月上旬或者4月中旬种植,晚地黄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种植。
1、选地整地
种植地黄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选择好种植地以后,要进行深翻,深翻土壤要在25厘米以上,然后加入2000-3000千克腐熟的堆肥和25千克过磷酸钙作为基肥,最后再整平坐畦。注意,地黄不能重茬种植,选择种植地时必须确保上茬种植的不是地黄。
2、种植
一般选择使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种子,这样产量高、质量好,同时还能防止严重退化。选好种子以后进行栽种,确定好种植密度,一般行距为30-40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每亩地需要种子40-60千克。栽种之前,要将栽子去头斩尾,用中间一小段儿,伤口适当撒入草木灰,晾干以后就可以种植了。
3、管理要点
当幼苗生长到10-20厘米时就要开始间苗补苗了,最好选在阴天补苗。接着要做的就是追肥灌溉,地黄很喜欢肥料,除了给予基肥以外,间苗以后每亩地还应施用100千克过磷酸钙和30千克腐熟的饼肥,这样能够促进根茎发育。地黄生长前期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应该勤浇水,雨季过多时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1、环境要求
地黄是一种高光植物,种植地不应靠近森林边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性喜干燥,怕积水,能耐寒。否则病害严重。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根茎不能在低于8°C发芽。
2、土壤要求
地黄的生长对土壤、肥料有独特的需求,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酸碱度要求中性或微碱性,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最好。土壤黏重、涝洼积水、隐蔽的地块不能栽培。特别注意的是地黄不宜重茬,这也是选地应注意的关键措施。地黄栽培时,前作宜选禾本科作物,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用于控制地下害虫。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复合肥50千克做底肥深耕25厘米以上,然后,整平耙细作畦,一般畦宽1.3~2米,同时可亩用50%福美双1.5~2千克+1.8%阿维菌素0.8~1公斤拌30~40千克细沙土制毒沙撒施翻耕(耙),线虫、枯萎病、茎腐病和其他害虫。
3、需水情况
在地黄生长的早期阶段,土壤含水量要求低,约10-20%。生长中后期,也是块根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潮湿,但不能积水。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要适当灌溉。
4、育苗栽种
(1)、育苗。一般来说,栽培的地黄作为繁殖材料具有根,并且生产被称为“种植”。地黄的“栽子”一般选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这是因为“倒栽”“栽子”作种用时,地黄产量高、质量好、且能防止品种退化。具体方法:7~8月在当年春季栽种的良种地黄地内,选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根茎,挖起折成4~5厘米的短节,稍风干后,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栽种到一块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适当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在春天的第二年,它被种植挖掘。
(2)、栽种。每英亩需要“种植”40至60公斤。当日平均温度为18至21°C时,每亩需“栽子”40~60千克,栽种时在畦上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5~18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放种茎1~2段覆土3~4厘米,压实表土后浇水,然后覆膜(覆膜可以提高地温,同时具有保墒作用),种植地黄通常是最佳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黄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黄种植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