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羊肚菌种植栽培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羊肚菌种植栽培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湿度:羊肚菌喜欢湿润,如早春遇干旱须适时浇水。2、温度:若早春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于16℃)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
3、栽培:主要有室内脱装栽培、室外脱袋栽培及室外生料栽培三种方法。4、病虫害防治:保持场地环境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杀菌杀虫处理。5、采收: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成熟,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其形状酷似羊的胃而得名。它不仅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近年来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料配方。
一、羊肚菌种植技术
1. 选种:选择优质的羊肚菌菌种是成功种植的关键。一般来说,应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菌种。
2. 制备培养基:羊肚菌的培养基主要由木屑、麦麸、玉米粉等组成。其中,木屑可以提供营养和生长空间,麦麸和玉米粉则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
3. 灭菌: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真菌。
4. 接种:将羊肚菌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然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5. 管理: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培养基的湿度和温度,以及羊肚菌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有病虫害,要及时处理。
二、羊肚菌栽培料配方
1. 木屑配方:木屑70%,麦麸20%,玉米粉8%,糖1%,石膏1%。
2. 麦麸配方:麦麸70%,木屑20%,玉米粉8%,糖1%,石膏1%。
3. 玉米粉配方:玉米粉70%,木屑20%,麦麸8%,糖1%,石膏1%。
以上配方中的糖和石膏主要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值和提供钙质,以促进羊肚菌的生长。
总的来说,羊肚菌的种植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选种、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和管理等步骤,就可以成功种植出优质的羊肚菌。同时,合理的栽培料配方也是提高羊肚菌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羊肚菌种植前选好土壤,土壤ph值保持在6.5-7.9左右,可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
将羊肚菌的菌丝接入培育,保证好养殖条件,光照方面可给予微弱的散光,光线较强时可做好遮阳处理。
种植时温度保持在18-22度左右,最好保持在15-18度左右,还需保持好湿度,培养基质的含水量保持在60%-65%为宜。
1.
土质要求
羊肚菌需要种植在偏中性或者微偏碱性的土质中,建议选择肥沃的松质黑土进行种植,种植前还要确保土壤的透气排水性。
2.
生长环境
羊肚菌生长旺季是春季和秋季,适宜生长温度在20度,湿度在70%左右。羊肚菌发育是不需要有任何光线的,强光可能会影响到菌丝的正常生产,因此还需要为其提供弱光环境。
3.
熟料脱袋栽培
调好配方之后,则需要按照1:1.3的比例兑水拌料,然后发酵20天用专用的塑料袋进行装料,每袋约500g左右。装料完成后就是高温灭菌处理,然后在接种菌丝,一般采用两头接种法。随后放置在22-25度的培养室中培育一月,待菌
4.
及时采收
一般来说,采用覆膜栽培技术并为羊肚菌提供合适的大棚栽培环境的前提下,约一个月左右即可培育出子实体。羊肚菌在生长过程有不规则的延长性,所以要及时采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羊肚菌种植栽培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羊肚菌种植栽培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