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工大棚松茸种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人工大棚松茸种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松茸目前还不可以进行人工大棚的种植,也不存在相关种植技术,只能珍惜野生松茸做好保护工作。
松茸生长环境极为苛刻,只能与50年树龄以上树木共生,并且不可接受污染过的森林环境,生长成熟缓慢而困难,目前价值正不断上升。
松茸是一种野生的蘑菇,其食用味道鲜美,并且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因为其自然产量逐渐减少,使得松茸成为了一种珍稀物种,有人想利用人工大棚松茸种植技术来培育松茸,但未曾实现。
但是松茸对于自己所生长的环境要求极高,如果是经过污染和人为干扰后的森林环境,就会让松茸无法正常生长,并且其生长的共生树木也需要有50年以上的树龄,才能很好的为松茸提供生长的养分。
松菌目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它对生长条件要求高,因为它和松树是共生关系。松树菌会在5-6月和9月开始生长,雨后长势快,外形如伞状,黄褐色,一般是在针叶树等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它的主要生长期为春秋两季,采收后要将表皮膜衣揭掉,冲洗干净后用盐水浸泡3-4小时,最后可下锅煮。
1、场地选择
宜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土质肥沃、含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壤土上种植,有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赤松茸喜半遮阴的环境,宜选择避风、向阳,又有部分遮阴的场所栽种。
2、栽种时间
在气温8~30℃时均可播种,最适气温是15~26℃,从播种、出菇至收获结束需4~6个月。以水稻收获稻草晒干后就播种较好。
3、整地作畦
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主要是防止雨后积水。整地作畦的具体作法是先把表层的壤土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10~15厘米,宽90厘米,长150厘米,畦与畦间距离40厘米。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可不翻土,将菇床建在两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以便于果园管理。
赤松茸可广泛利用木屑,稻草,稻壳,玉米芯,玉米杆,蔗渣,农
作物废料,树叶等。生产中辅料可少量添加,如麸皮,畜便等。
2、温度问题
赤松茸属典型的低温发菌,中温出菇菌类。发菌适温15-25℃,出菇适温15-20℃。好气性强,喜欢偏湿环境出菇,湿度太大根部亦会发生病害。
1、建堆翻堆:种植松茸首先就需要建堆,那么建堆所用的材料最好就是能够有甘蔗渣就好了,如果没有我们就可以选用玉米秆或麦秆、木屑以及稻草或茅草都可以,但是单单这些是没有多大的养分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往里面加入适量的牛粪之类的以及少量的化肥,搅拌均匀,然后将他们堆在一起,等到一周左右,我们需要将堆好的料翻一次,这样有利于养料发酵,等再过四五天又翻一次,一共需要翻五次,每次的时间间隔大概也就是三四天左右,这样可以是养料充分的发酵,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好质量的养料。
2、进料铺床:等到五次翻料结束之后就要开始进料铺床了,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将处理好的养料放到培育床上均匀平整的铺好,养料的厚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即可,最后就是将培育室的温度调到五十多六十度左右,让养料进一步的发酵,两天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大棚种植也是一样的需要先发酵,然后在起沟播种。
3、播种管理:如果是室内种植我们只要将菌种均匀的洒在铺好养料的培育床上,然后用一层薄土掩盖即可,但是如果是室外种植,我们将菌种撒好之后还需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这样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效果,室内我们要不定时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而室外需要每隔三天左右揭一次膜进行通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室内外的温度以及湿度,能够让松茸菌更好的生长。
4、出菇管理:出谷管理也就是松茸菇开始冒出土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准备了,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就由可能导致它减产或者是死亡,在播种后一个半月左右,松茸菇就慢慢的长出来了,这时我们要在培育床上进行浇水,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薄膜,两天之后揭开,等到它有三四厘米的时候就不能浇水了,不然松茸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我们要注意把控好室内以及室外的温度,最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并且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通风,一般是早上七八点和晚上六七点左右,一直持续到松茸可以采收。
5、病虫害防治:松茸菌的抗病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也不排除有时应为管理不当造成一定程度的病害感染,所以在平时的管理上要多注意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注意通风,并且如果有入害的松茸菌要及时的拔除,并且进行消毒处理,而松茸菌它经常会有菇蝇、菇娥以及线虫之类的害虫,这些主要是影响松茸菌的质量,我们可以在室内照射喷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工大棚松茸种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工大棚松茸种植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