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柴鱼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柴鱼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投饵技术。柴鱼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仍以小杂鱼为主,淡水和海水小杂鱼都可以,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经切碎后投喂。柴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饵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饵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2、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细心观察柴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换水。一旦发现剩饵过多或水质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促进柴鱼的正常生长;
4、病害防治鱼种消毒,如在集市上购买鱼种,下塘前必须消毒,柴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
5、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溶液进行泼洒。
柴鱼对环境适应性很高,不容易出毛病,因此所有的柴鱼养殖户都是以有机、生态的方式饲养。所谓的生态养殖就是在柴鱼池里会混养一些土虾、土鲫鱼和淡水石斑等。土虾会吃虫,本身又可做为柴鱼的生物饵料。
柴鱼的繁殖是自然交配,在种鱼池里以1公5母的比例放养,公母看对眼后就会躲入巢里。柴鱼交配以体外受精方式进行,繁殖季节有7~8个月之久,从农历正九到夏季的白露(注:白露,八月节,阳历9月7/8日,“阴气渐重,露凝而白”,天气转凉。),一年可产卵5次,较大型的种鱼每次可产1万多颗卵
柴鱼喜居水体下层,最适生长水温25—32℃,高于32℃或低于15℃生长明显减缓,低于10℃停食。适宜的溶氧量为4.5mg/l以上,低于2mg/l则少吃,1mg/l就停食并浮头。 繁殖特性 一般二龄性成熟,有些个体一龄亦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为分批产卵型。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产完后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黑鱼又叫乌鱼,也叫柴鱼,一般生活在河塘、湖泊、水库有淤泥、水草、浮萍的浅水区域,性情凶猛、贪婪,是淡水中一霸。
此鱼摄食攻击性强;加上它肉多刺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价值高,成了众多捕鱼人和钓者捕获的首选。
其凶猛的攻击性格和爱子如命的天性就成了致命的弱点,几近遭到灭顶之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柴鱼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柴鱼养殖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