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鳜鱼的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鳜鱼的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养殖池:养殖桂鱼一般会用到养殖池。养殖池需要足够大,一般来说控制在3-8亩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养殖池还需要建设在合适的地方,最好是靠近水源、排灌比较方便、水质比较好的地方。
2、水深:养殖桂鱼还需要特别注意水深,因为桂鱼喜欢栖息在水域的地步。所以,养殖池中的水就不能特别浅,一般来说至少要有1.5米的深度才可以。在冬季,还可以适当增加水的深度,这样比较有利于桂鱼过冬。
3、养殖桂鱼需要给它们准备充足的食物,这样它们的发育状态才会好。桂鱼是一种肉食性的鱼,一些小型鱼类是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经常作为桂鱼饲料的就是白鲫等鱼类,在养殖桂鱼的同时就可以培育这种饲料鱼,给桂鱼提供充足的饲料。
4、水质:养殖桂鱼的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水质太脏会严重影响桂鱼的生长,还有可能导致它们生病。为了保证水质,需要定期换水。一般情况下得每周更换一次,让水的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
.池塘条件
单养鳜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0.2公顷左右、水深2~3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来清塘消毒。
2.放养方法
直接放养3厘米鱼苗此法较适于池塘少、养殖规模不大的养鱼户。清塘消毒后,施放基肥增肥水质,每亩放养80100万尾刚孵化的鲮鱼苗,培育15天左右。鲮鱼苗长到体长12厘米时,就可放养鳜鱼苗。放养鳜鱼苗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进新水,使池水稍为清瘦,然后放养鳜鱼
以下是我的回答,鳜鱼高产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交通便利的地方,面积以5亩左右为宜,水深1.5-2米,池底平坦且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塘应配备增氧设备,如叶轮式、水车式或涌浪机等。
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前应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曝晒池底。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清塘消毒,消灭病原体和寄生虫。放养前一周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00-3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
鱼种选择与放养:鳜鱼种应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品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水温稳定在15℃以上或10℃以下时进行。根据养殖条件和技术水平,每亩可放养规格为5-10厘米的鳜鱼种200-300尾,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200-300克/尾的鲢鱼种50-100尾、鳙鱼种30-50尾、鲤鱼种20-30尾,以调节水质和充分利用饵料资源。
饲料投喂:鳜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虾类、蛙类等为食。在投喂前,应将饵料鱼用3%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再投喂。根据鳜鱼的大小和摄食量,合理掌握饵料鱼的投喂量,一般每3-5天投喂一次。在投喂时,应将饵料鱼均匀投放在池塘中部的食场范围内,便于鳜鱼集中摄食和观察。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是促进鳜鱼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应定期加注新水,每10-1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20-3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0-40%。同时,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或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鳜鱼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应定期巡塘,观察鳜鱼的生长情况、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同时,做好养殖记录,包括投喂量、换水量、用药情况等。
病害防治:鳜鱼病害较少,但也有一些常见疾病如细菌性肠炎、寄生虫病等。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消毒池塘和饵料鱼,加强水质管理,增强鳜鱼体质和抗病能力。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总之,鳜鱼高产技术需要从池塘条件、放养前的准备、鱼种选择与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只有科学养殖和精心管理相结合,才能实现鳜鱼的高产高效养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鳜鱼的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鳜鱼的养殖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