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泥鳅养殖技术培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泥鳅养殖技术培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场地选择:泥鳅养殖需要在静水区域进行,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水质良好、水深适宜、水域环境等几个方面,最好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深适宜、面积适中的池塘或水沟。
水质选择: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避免水质恶化。最好选择井水、泉水等地下水源,或使用净化水进行养殖。
池塘消毒: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泥鳅放养: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水域条件、泥鳅规格、饲养管理等因子确定。一般每亩可放养体长3~4cm的夏花泥鳅100~150朵,体重20~25g的成鳅1000~1500尾。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投喂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糠饼、豆饼等,动物性饵料如鱼粉、血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水质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以确保泥鳅生活在最佳水环境中。一般每10天需要更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3左右。
疾病防治:泥鳅常见疾病有赤皮病、打印病、气泡病等,需要定期进行预防和治疗。平时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泥鳅受伤,发现疾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捕捞和运输:泥鳅在市场上价格较高,捕捞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网具进行捕捞,尽量避免泥鳅受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需要注意降温保湿,以防泥鳅在运输途中死亡。
以上是泥鳅人工养殖技术的主要步骤,希望能对您进行养殖有所帮助。
泥鳅的常规养殖一般每亩投放泥鳅水花苗40万〜50万尾,有些养殖户前期池塘准备不充分,先利用一些池塘培育泥鳅苗,为了抓住良好季节大量培育,可以将池塘培育密度增加,每亩池塘投放水花苗100万〜150万尾。
当泥鳅苗培育20〜30天,逐步将泥鳅苗分至其他池塘养殖,这样每亩培育池塘的苗可分成2〜3亩养殖。 采取这样高密度的养殖,对肥水、水质调节、溶氧及投料等管理应特别加强,否则成活率会受到影响。
泥鳅苗分塘前,应对准备投放泥鳅苗的池塘进行杀虫、消毒处理,然后进行适当培水,处理方法同培育池塘的准备,分塘前对准备下苗的塘水用泥鳅苗试水,确认泥鳅苗正常后方可起苗投放。分塘时采取在培育池塘中下密眼地笼起捕,但取笼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免泥鳅苗在笼中受伤。
投地笼后注意观察,凡笼中有一定量的泥鳅苗就应起笼,将泥鳅苗迅速转移至其他池塘。一般规格偏大的泥鳅苗,如果泥鳅苗呼吸器官已发育完善,能蹦水呼吸空气时,用地笼起捕的效果均较好。
对于规格偏小的,如2厘米左右的泥鳅苗要转塘,用地笼捕获效果要差些,一般可采用虹吸法收集,转塘前在放管吸苗的附近区域投料。 虹吸泥鳅苗时,用5〜8厘米的管将水及苗吸到比培育池塘稍低的地方,出水口用一张5〜6米2以上的网布接苗,网布须浸入水中,吸出的苗及时收集投放到其他池塘。
若池塘平整,而且需要将全塘的泥鳅苗全部捕捞出,则可采用拉网起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泥鳅养殖技术培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泥鳅养殖技术培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