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白乌鱼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白乌鱼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白乌鱼的养殖一般是第1年由当年孵化的鱼苗培育至200~300克/尾的1龄鱼种;第2年再经过1年的养殖养成1千克/尾以上的商品鱼。
无论是进行哪个阶段的养殖,都应该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逆水性强、体 表完整、无畸形、无病无伤的苗种放养。
在放养前,首先根据池塘条件、设施水平、技术管理水平来决定池塘单产,然后根据池塘单产和商品规格来决定放养密度。
鱼苗放养后,严格消毒苗种,方法是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 )全池消毒,连用两天。
白乌鱼是一种淡水鱼类,适合在水体温度较高、水质清澈、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养殖。以下是一些白乌鱼养殖技术的建议:
1. 水质管理:白乌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体清澈、无污染、氧气充足。可通过定期更换或补充水体、配合使用生态滤池等方式来维护水质。
2. 饲料管理:白乌鱼喜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等,可使用鱼饵或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要注意合理控制饲料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4. 疾病防治:要定期检查白乌鱼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可使用预防疫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防治。
5. 养殖密度:要根据水体大小和鱼塘深度合理控制白乌鱼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影响水体环境和鱼类健康。
总的来说,白乌鱼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料管理、温度管理、疾病防治和养殖密度等方面,以保证其生长和健康。
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10%,随鱼体重增加逐渐下降到6%左右,投喂时可见到集群抢食,有的会跳出水面的热闹场面。
在整个饲养阶段,要坚持巡塘,一是看防逃措施是否得当,二是观察鱼的活动是否正常,三是看水质的变化情况。
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的变化频繁,易发黑发臭,这时应勤交换池水,做到三天一小换,换去三分之一的池水,10~15天一大换,换去三分之二的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白乌鱼市场需求量越开越大,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白乌鳢的养殖数量和产量较少,难以满足需要,多数地区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养殖效果、效益都比较理想,现在已逐渐形成规模养殖并向其他区县辐射。
目前白乌鳢一般市场价格80~120元/kg,有部分地区还延续传统的以尾出售,价格为:500g/尾左右60元/条、750g/尾左右80元/条,远远高于一般黑乌鳢的价格,白乌鳢养殖成本除苗种成本较高以外,其他方面相差不大,养殖技术也大体相当,一般标准池塘白乌鳢养殖产量在1500kg/亩左右,纯利润15000元/亩以上,是一般常规水产养殖品种效益的五倍以上,比较效益可观。
做法如下↓
新鲜乌鱼洗净加入料酒、葱、姜腌制15分钟;厨房纸把水分吸干,热锅冷油两面煎;
一次加入开水没过鱼肉;
沸腾以后,加入白豆腐;
15加入葱姜红枣枸杞,适量盐,中火炖10分钟起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乌鱼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白乌鱼养殖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