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鳅鱼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鳅鱼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方法一
步骤/方式一
池塘条件
目前人工养殖泥鳅多用水泥池进行养殖,池塘条件要求:面积以2-3亩为好,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等。而且在池塘选址上要考虑排灌、交通、阳光、水质等环境因素。
步骤/方式二
清塘消毒池四周离岸边1厘米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对于水质培育也有好处。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当池水呈绿色时,即可放入苗种。
步骤/方式三
鳅苗投放一般情况下,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步骤/方式四
饲料喂养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要适量投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已经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就可以了。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场地选择:泥鳅养殖需要在静水区域进行,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水质良好、水深适宜、水域环境等几个方面,最好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深适宜、面积适中的池塘或水沟。
水质选择: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避免水质恶化。最好选择井水、泉水等地下水源,或使用净化水进行养殖。
池塘消毒: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泥鳅放养: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水域条件、泥鳅规格、饲养管理等因子确定。一般每亩可放养体长3~4cm的夏花泥鳅100~150朵,体重20~25g的成鳅1000~1500尾。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投喂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糠饼、豆饼等,动物性饵料如鱼粉、血粉、动物内脏等,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水质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测水质并进行调整,以确保泥鳅生活在最佳水环境中。一般每10天需要更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3左右。
疾病防治:泥鳅常见疾病有赤皮病、打印病、气泡病等,需要定期进行预防和治疗。平时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泥鳅受伤,发现疾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捕捞和运输:泥鳅在市场上价格较高,捕捞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网具进行捕捞,尽量避免泥鳅受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需要注意降温保湿,以防泥鳅在运输途中死亡。
以上是泥鳅人工养殖技术的主要步骤,希望能对您进行养殖有所帮助。
一、修建池塘
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四、日常管理
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鳅鱼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鳅鱼养殖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