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泥池饲养泥鳅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目前养殖专业户比较热衷的方法,下面介绍建水泥池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1、选准地方建好池。鱼池要选择向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地方,大小根据现场实际可自行决定,用砖或石砌成,要求池深要求一米以上,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消毒后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种饲养。因为泥鳅好动,在建池时,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窜逃。
2、选准时机放好种。在利用水泥池养殖时,所谓的佳期有两类,一是市场供求,另一类是泥鳅生长期,每年的“夏至”是养殖投放最佳期,鳅苗可以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进行人工繁殖,捕捉。投放种量可按每平方米0.75-1.5公斤。要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泥鳅的繁殖季节是每年4-8月,每尾怀卵量7000-10000粒。如果采用人工催产,每尾泥鳅注射2-3个青蛙垂体,在水温20-25℃时,经过24小时后即可产卵。可以用棕叶片做附卵工具。受精卵约2天左右出苗,出苗一天后,按每10万尾鱼苗每天喂鸡蛋一个,研碎后调成汁投喂。每天换水两次,10天后放入鱼池中,孵出的幼苗要单养,可作为第二年饲养的鱼种。
3、勤于管理细观察。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考虑泥鳅饮食,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鱼粉、豆饼、豆渣、米糠、麸皮、牛粪或者蚯蚓都可作饵料。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投入量一般是根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每天投喂饲料4次就可以了,在撒饵料时应沿池分散撒。防止鳅鱼抢食残斗。也可适当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切莫过多过频。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查池,看水质新鲜度,如果池水呈现茶褐色或黑褐色,泥鳅就不断浮上水面吞吸空气,说明水质已老化,应停止施肥和投食,要及时换水。
首先,准备好水泥池,保证水质清洁。然后加入饲料,最好是草鱼饲料,每天喂食两次,量不宜过多。保持水温在20~30℃,监测水质,定期更换一部分水。如果发现有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泥鳅之间的群体行为和社交需求。
水泥池是一种比较适合泥鳅养殖的场所,下面介绍一些水泥池养殖泥鳅的技术:
1. 池塘预处理:水泥池养殖泥鳅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消毒,清洁杂物和修补漏洞等等。
2. 控制水质:泥鳅对水质的适应域比较窄,应保持水质清洁,高氧含量,PH值常规。
3. 添加饲料:用牡蛎壳粉配合适量的鱼粉和菜粉制成饲料,不要过量喂养。
4. 清除杂草:为防止水比较浑浊,应定期清除池塘杂草,保证水质干净。
5. 防止疾病: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条件,当发现疾病时,应及时采用相应的医疗措施,以保证养殖效果和温室效益。
6. 保持水温:泥鳅的最适水温在15℃-25℃,保持在这个温度区间是很重要的。
总的来说,水泥池养殖泥鳅需要合理的预处理、控制水质、添加饲料、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疾病或寄生虫的发生和保持适宜水温,可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
可行。
原因是水泥池可以随意设计大小和形状,可根据不同规模和养殖数量进行调整。
泥鳅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且容易吸收养分。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控制,以保证水质清洁,这样泥鳅可以健康成长。
在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投喂饵料,如虫子、小鱼等,也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如水草、苔藓等提供食物,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如流水养殖、静态养殖等。
在养殖泥鳅的同时,也要注意管护工作,预防疾病和其他问题的出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泥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