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斑蛙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黑斑蛙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过度捕食,农药污染野生资源逐步减少,由于野生黑斑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危肋人体健康,人工养殖效益看好。
常见的病害有1腹水,表现行动迟缓,厌食,腹胀,病灶明显。这种情况下投料应拌入多维提升免疫力,同时用阿莫西林,氟哌酸治疗,并保持定期消毒,降低养殖密度。2歪头病,行动异常,头歪向一侧,在水中打转,似失去平衡感。这和病危害较大,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预防为主,拌料中加入多维和三黄粉之类提升免疫力等。
降低损失,提高效益应从加强科学化管理,撑握黑斑蛙的生理态点,创选适宜的生长环境,定期防疫,消毒。同时选种应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蛙作种用。注意养殖密度10一12只/米,雌雄比例1:1等。
感谢悟空邀请回答问题。
一、养殖黑斑蛙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A)选址需要注意几点:
1.附近的水源必须要充足;
2.PH值,建议在7-8之间;
3.周围没有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
4.进水和排水都很便利和顺畅;
5.远离那些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地区;
B)开沟建池。
1.每亩地上建造6到7个精养池。每个精养池的长度大约为20米,宽度大约为4.5米,持间距为0.8米左右,内池长度20米,宽1.5米,深0.4米,
2.在池子的周围铺设黑色的防渗水地膜。
3.内池的两边留宽1.5米的陆地面积,以供黑斑蛙的栖息活动,在池子的周围建设1.5米高的水泥柱子,边围上高度为1.2的聚乙烯细目围网,可以防止黑斑蛙逃跑。
4.在池子的上方加设一些距离地面两米的天网,防止黑斑蛙的天敌入侵,此外,还要在内池的前后设计进水和排水的管道,让养殖期间进水排水通畅便捷。
C)营造环境
1.在池内两边的陆地上每隔六米设置一个简易的料台,而且在料台上方悬挂一盏功率为七瓦的节能灯,在晚上招引一些飞蛾和昆虫就会过来给黑斑蛙补充食源。在料台的两边可以种植一些黄豆,等到黄豆长大的时候可以给黑斑蛙遮阳纳凉。
2.等池内蓄满水以后,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种上一些水葫芦,这样可以帮助净化水质,等黑斑蛙的变态期结束以后,可以在池内投放十条左右的鲫鱼苗或者是鲤鱼苗,因为它们可以吃掉水中的浮游生物帮助活水。
D)蛙类的选择
1.黑斑蛙的眼睛只能够看见眼前活动的生物,所以对于饵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一般比较方便饲养的活性饵料有蝇蛆。蝇蛆的生长繁衍速度非常快,而且反而这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容易易被黑斑蛙发现并摄食。)
E)骨头生蛆
在饲养蝇蛆时候可以在附近的卤肉店获取那些比较廉价的猪骨头,然后把骨头放置在修砌好的水泥池中,用水管把骨头浇透之后,让其在池内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位,大约二到三天之后,骨头上面看到有小蛆在蠕动了。
一般情况下,每10万克的骨头当中可以生长出30-40千克的蝇蛆。
F)做好防逃逸、防天敌、防有害水藻。
1.防逃逸:精养池的外面建设围网,这是为了防止黑斑蛙的逃逸,而且还要不定时的抽出时间检查围网是否出现破洞或者是小孔的情况,若有发现,应及时缝补和堵塞。
2.防天敌:设的围网可以预防蛇,刺猬,黄鼠狼等这些天敌进入精养池内捕食青蛙,在精养池上方建设的围网可以防止白鹭、鱼鹰等天敌的入侵。每隔三五天就巡视一下养殖场,查看天网和围网的破损情况,并及时修补。
3.防有害水藻:定期清理精养池内的有害水藻,并且要控制各类水草的生长,尤其是青苔,青苔不仅会限制蝌蚪的活动范围,还有的蝌蚪钻进青苔当中就出不来直接死掉了。所以当发现有青苔的时候要及时的清除掉。
二、疾病预防
1.调整适当养殖密度,将同个体大小的蛙分别集中一池。
2.上岸阶段的训食,非常关键。不能顺利训食的幼蛙,由于体质较弱,极易发病。训食技巧:可现在水面搭建浮性食台或泡沫,再逐渐降低水
3.加强空气之对流及日光照射池中。
4.定时喷雾消毒及流水池消毒,使用惠金碘、BKC、新威特。
5.饲料中定时添加保肝宁、蛙多维、电解维他 。
6.有轻微病变时,即应使用爱福灭、惠得力添加到饲料中治疗。
7.天气变化前后,及时的消毒.
8.蝌蚪期做好保健工作,以增强蝌蚪体质为主。
三、常见疾病
1.蝌蚪阶段的车轮虫病、白斑病、蝌蚪红肚病 。
2.成蛙阶段的红腿病、白内障、肝脏肿大病(黄身病)、胃肠套结、腹水病、肠炎、蛙红血球病毒病。
人为的努力可以抵抗自然伤害,只要按正确的方式去饲养及用药,就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损失,而且定期保健防疫,绝对比病急乱投药节省成本,提倡“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强调正确的饲养管理,正确的使用药物,才能让养殖效益最大化。
黑斑蛙的肉质比牛蛙更加的细嫩营养也更加的丰富,黑斑蛙一般寿命为5-6年,种蛙一般只能使用3-4年,饲养时需要喂饱喂好,可以喂食蝇蛆、昆虫、红蚯蚓补充营养。
3-5月份时是繁殖季节,这时常常能听到雄蛙在蛙池里鸣叫,来吸引雌蛙注意,说明它已经准备好繁衍后代了。要给种蛙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繁殖环境,要经常给产池消毒。
一般当气温达到16-30度时,种蛙开始自由抱对,正常气温16-26度,3-4天就会产卵,气温较低时要5-8天有时甚至是13天才会产卵,产卵前种蛙先在巢周围转,好像在找最佳产卵位置,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13点产卵,由于是体外受精,整个产卵过程只有2-3秒,产卵后雄蛙会立即走开,而雌蛙肚子会明显变小。
刚产出的卵块形状很散,产卵后一小时才能捞出卵块,此时卵块为圆形或方形,如果产卵过程受到打扰的话,卵块会呈两节,一般两年以上的种蛙平均产卵可达2000粒左右,非常厉害了,等到雌蛙产卵在卵巢后,就可以采收卵块了,卵块采收的时间一般是早上7-8点或下午1-2点,采收前准备好大一点的塑料盆,作为孵化池,清洗干净,注入约6厘米深的干净水,放入采收回来的卵块。
孵化时期要勤换水,气温和水温的高低,决定着孵化速度,气温较高时3-4天就能孵出小蝌蚪,水温在16度时需较长时间孵化,水温在9-10度时蝌蚪停止发育,但卵还可以用,水温在8度时卵开始死亡,在5度时卵就会全部死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斑蛙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斑蛙养殖技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