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蘑菇养殖技术,大棚蘑菇养殖技术视频

2024-09-03 22:42:08 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棚蘑菇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棚蘑菇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棚蘑菇种植技术全过程?

大棚种植蘑菇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

大棚蘑菇养殖技术,大棚蘑菇养殖技术视频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堆料发酵

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翻格及播种

在翻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堆,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播后管理及覆土

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使之适应蘑菇的生长。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

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就必须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以及覆土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蘑菇的质量。

大棚蘑菇种植,应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不积水、进出方便、干净的地方建设大棚。制作好菌袋后放在锅内蒸,起到高温灭菌的作用,等到温度降至70℃时出锅移入冷却时,冷却后再进行接种。

接完菌袋横排在架子上,棚内昼夜温差要在10℃以上,湿度在85%左右。出菇后生长过密要适当摘除,做好采收和越冬管理。

大棚种植鲜蘑技术?

1、菇房准备

菇房一般会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大棚要选用散射光材质的,地面需要用水泥修葺,这样方便冲洗,在菇房内要设好菇床,可木制、可铁制、还可砖砌,最后就是要留有窗户或者是卷帘,这样可以增强通透性。

2、养料堆制

蘑菇种植养料的配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养料的主要成分是家畜粪便、麦草、麸皮、稻草、玉米杆等,一般在七月份的时候开始进行养料的堆制,我们需要将粪便晒干、其他的材料需要切断,然后混合适量的石膏,用水或尿浸透,再按照一层草料一层粪便堆起来进行发酵,一般每隔三四天就需要翻一次堆,大概半个月后就差不多可以了。

3、消毒杀菌

养料堆制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将菇房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杀菌,然后将养料搬入菇房中,在菇床上铺好,然后将菇房的门窗关闭,将室内的温度调高到六十度左右,三个小时之后,将温度调低到五十度左右,维持这个温度一周,让养料彻底的发酵,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还能对养料进行消毒杀菌,使养料中留下来的都是有益的微生物,这对蘑菇的生长有很大好处。

4、接种覆土

等到养料的温度降低到二十五度左右的时候,这时就可以进行蘑菇接种了,将养料在菇床上整平,每个菇床上养料的厚度要达到十五厘米左右,采用穴播的方式进行接种,每株间的间隔大概是十厘米左右,如果想要提高它的发菌速度,那么可以尽量播密一些,接种之后需要保持养料的湿度,并且要增加菇房的通透性,最后将细肥土均匀的覆盖在养料上面,即可等待发菌。

5、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是蘑菇种植中最关键的一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分管理和温度管理,我们要保持养料的湿度,在出菇初期湿度一般是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后期慢慢的恢复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左右。浇水要遵循少量勤浇的原则,出菇房在发菌期间的温度最好是保持在十度到十八度左右,在出菇期将温度调高到二十到二十八度左右,这样可以加快出菇的速度,等到蘑菇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收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棚蘑菇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棚蘑菇养殖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