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蛭人工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蛭人工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沟式养殖:在宅前屋后挖沟池,宽2~3米,深1米左右,长度不限,能保持0.6米的水位。沟池中放一些石块、瓦片、竹片等。有1/3水面种植水葫芦等水草,以供水蛭栖息和遮阴。池边用木桩或竹竿撑起80厘米高的尼龙网或窗纱围墙防逃。夏季应在池上搭建遮阴棚防暑,冬季保存越冬种蛭应覆盖塑料薄膜防寒。蛭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用0.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毒,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1~2厘米蛭种1 000尾左右。目前养殖的品种一般为宽体金线蛭,日常投喂的饵料主要是螺蚌,日投量为体重的3%~5%。一天投喂两次。沟养水体较小,水质容易变坏,根据水质情况每隔几天换水一次。饲养至9,10月份可达商品规格。
池塘养殖:面积几亩至十几亩,水深1米左右。池塘中种植约为1/3水面的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草,不仅为水蛭提供栖息和遮阴,还可以净化水质。塘边筑围网防逃;围网入土20~30厘米,露出水面20~30厘米。池塘内建若干高出水面20~25厘米的产卵平台,供水蛭产卵,第二年的蛭种可以自繁自给。3月中下旬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75~150千克,一周后放水。4月上旬每亩先一次性投放300~1 000千克螺丝,让其自然生长繁殖作为水蛭饵料。幼蛭早期还可以投喂一些动物血块;如果水蛭生长良好,池内的螺丝不足,应补充投喂螺蚌,也可以适量投喂一些米糠等人工饵料。5月底6月初投放1~2厘米蛭种,每亩1~3万尾,9~10月可以捕捞上市。
据我国有关专家多年来的观察和研究,对水蛭的品种、习性、食性和繁殖方式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水蛭是可以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比较多的是宽体金线蛭,难不难养是因人而异的,水蛭养殖是一门技术活,在养殖的时候需要多些准备知识和经验,大蛭汇,据说经验丰富。个人觉得养殖需要学习,也需要坚持。
蚂蟥学名水蛭,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靠吸血维生的水中生物。但在冰城养殖基地里长大的水蛭,终生以泥螺和漂螺为食物。开春后,养殖场里刚刚孵化出来的水蛭宝宝要在温室大棚里避寒,“一日三餐”吃漂螺。
当水蛭宝宝长大一些后,天气变暖,就可以投放到室外养殖池里放养了,这时的菜谱也从漂螺变成了泥螺。
蚂蝗是一种较难养殖的昆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养殖场选址:选择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地势较高且易于排水、没有沼泽或水塘的地方作为养殖场。
物理隔离:在养殖场四周设置物理隔离带,避免野生蚂蝗进入。
温度控制:蚂蝗对温度比较敏感,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冬季需要使用加热设备将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
饲料供应:蚂蝗喜欢吃麦秸、小麦草、玉米秸等各种植物叶片,同时也可以喂食苜蓿、豆腐渣等蛋白质较高的饲料。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饲料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存储,以防止霉变。
繁殖:可以使用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式。自然繁殖是将雄蚂蝗和雌蚂蝗放在一起,让其自行交配产卵。人工繁殖是将雄蚂蝗和雌蚂蝗分别饲养,等到其成熟后再进行配对繁殖。
需要注意的是,蚂蝗的养殖技术门槛较高,技术还不够成熟,不少所谓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养殖蚂蝗前,需要做好足够的调查研究和技术储备,以降低风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蛭人工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蛭人工养殖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