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2024-12-30 14:48:06 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

1、池塘整理:淡水石斑鱼养殖池底部为沙质,周围海域无污染,面积在7亩左右,水深必须高于一米,可以在底部铺设一些水筒、轮胎或者是卵石,因为淡水石斑鱼有钻洞的习性。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2、鱼苗放养:淡水石斑鱼在池塘中少量混养时每亩水面混养22~50尾左右,主养鱼为淡水石斑鱼时可混养罗非鱼、草鱼、鲫鱼等,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石斑鱼150~200尾。

3、饲料选择:淡水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以添加植物蛋白原料,一般饵料系数能达到0.8~1.2之间。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managuense)养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1999年又引入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淡水石斑鱼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品种。一直以来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重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一种淡水养殖新品种。  在我国西部的岷江水系,长江支流等河流也有一种本土石斑,体型相对较小,成年体长18~~25CM左右,体重在100~~250g之间,由于其常年生活在淡水,以啃食附着在石壁上得浮游生物和昆虫水生幼虫为食而得名。其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其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

淡水石斑鱼养殖?

环境要求

人工养殖淡水石斑鱼,要是池塘养殖的话,要模拟海洋环境,如控制温度,在苗期水温必须在28度以上,以保证石斑鱼在苗期成活率。成年石斑鱼,水温应高于33度,不要低于25度,特别是在冬天,石斑鱼很可能会引起冻死现象。

2、池塘消毒

池塘面积为50~100立方米,水深1~1.5米,淡水石斑鱼养殖池底部为沙质,水质无污染,底部可以铺上一些轮胎、卵石等,因为淡水石斑鱼有钻洞爱好。鱼苗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干,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的饵料。

3、鱼苗投放

淡水石斑鱼放养前,要先进行试水,一般同一个养殖池放养的规格要一致,一般100尾/立方米,鱼苗在入池前,要先用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

4、苗期管理

淡水石斑鱼鱼苗因为施肥、饵料等,容易导致水质败坏,因此要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四分之一,还可以在池塘中栽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以及利于鱼苗躲藏。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有大吃小的习惯,要及时过筛分养,同一个池的要求规格一致,以免影响鱼苗成活率。

5、饵料投喂

淡水石斑鱼饵料有动物性饵料,以及植物蛋白饵料,人工饲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以及添加一些植物蛋白原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一日投3次,饲养期间可以配合饲料,也可以投喂鲜嫩牧草,当浮游生物不足时,要适量追肥以培育浮游动物。

6、疾病预防

淡水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烂尾病、烂鳃病、白斑病、弧菌病等,对其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日常要巡塘,观察鱼吃食、活动、水色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和做好预防鱼病工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