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鳅养殖技术,种鳅养殖技术视频

2025-06-19 01:42:07 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种鳅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种鳅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泥鳅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

泥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鱼类,其养殖和饲养方法如下:

种鳅养殖技术,种鳅养殖技术视频

1. 池塘选择:泥鳅喜欢生活在清洁、肥沃的水质中,因此池塘应该选择在清洁、肥沃的水源附近,池塘深度应该在1-1.5米之间,池塘面积可以根据养殖规模而定。

2. 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肥沃。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时调整饲料和施肥量。

3. 饲料选择:泥鳅喜欢食用小型水生生物,如蚯蚓、蚌肉、小鱼等,也可以使用人工饲料,如泥鳅专用饲料。饲料应该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选择。

4. 饲养管理:泥鳅的饲养应该根据其生长阶段进行管理,在幼苗期需要加强喂养和管理,以促进其快速生长和发育。在成鱼期需要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水质恶化。

5. 疾病防治:泥鳅容易感染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疾病防治,如定期使用杀虫剂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总之,泥鳅的养殖和饲养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料选择、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以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

1、场地:养殖泥鳅需要选择有干净水源、安静的地区,养殖前需将鱼塘用生石灰消毒,并放在阳光下晒一周左右。

2、鱼苗:养殖泥鳅之前需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鱼苗,放养之前,需将鱼苗消毒。

3、放养:当外界温度稳定在10℃左右时,既可将鱼苗放在池塘中,然后适当喂食既可。

泥鳅的养殖技术?

1、场地:养殖泥鳅需要选择有干净水源、安静的地区,养殖前需将鱼塘用生石灰消毒,并放在阳光下晒一周左右。

2、鱼苗:养殖泥鳅之前需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鱼苗,放养之前,需将鱼苗消毒。

3、放养:当外界温度稳定在10℃左右时,既可将鱼苗放在池塘中,然后适当喂食既可。

养殖泥鳅方法?

一、修建池塘

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四、日常管理

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鳅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种鳅养殖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