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风螺养殖技术防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东风螺养殖技术防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人工防治:组织人力摘卵、捡螺,集中销毁,春、秋季东风螺产卵高峰期,在稻田中插些竹片、木条等,引诱东风螺在这些竹片、木条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平时结合农事操作捡螺、消灭卵块;冬季结合田间管理,清除淤泥、杂草,破坏东风螺越冬场所,降低存活率,减少残螺量;重点田块、河边拦网,防止东风螺顺水传播。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在水稻收割后,对东风螺密度较大的田块、沟渠,可组织附近的鸭群反复轮回放养,压低幼螺数量。
2、化学防治: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以上时,应马上防治。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于雨后或傍晚每亩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0.7kg,拌细砂5一10kg撒施,施药后保持3—4cm水层3—5天。
养殖场地
一般选择海水清澈、无污染、引水距离较短、排水方便、没有淡水冲击、周年盐度高、夏季水
温较低、受台风影响小、地面平缓的地方。
2.水源
水源条件要求周年盐度保持25‰35‰之间,PH值在7.88.5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33℃。
3.养殖管理
螺苗选择和放养密度选择活力强、外壳色泽好、没有外伤、壳高。
5.主要病害防治
方斑东风螺病害较少。在水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出现腹足肿大或腐烂,每天可采用
3ppm5ppm的复方新诺明或2ppm3ppm氟哌酸浸泡3小时5小时,连续3天5天即可有效治疗。
东风螺是一种淡水螺类,其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卵生和胎生。卵生螺繁殖时,雌螺会产下卵,孵化后的幼螺会自行生长。胎生螺则是雌螺直接产下幼螺,无需孵化。为了成功繁殖东风螺,需要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保持水体清洁,并提供足够的食物。此外,定期检查和清理螺壳,以防止疾病传播和过度繁殖也是重要的技巧。
水质的好坏是方斑东风螺育苗的关键因素,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两级沉淀,保证滤除敌害生物以及有害杂质。
亲螺清洗干净后,移到培育池强化培养,投喂新鲜海鱼或冰冻海鱼,打碎去外壳的蟹类,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雌雄开始交配,排精放卵,将卵囊移到育苗池中孵化培育,连续充气;水温25℃以上时,亲螺产卵后5天左右可孵出面盘幼虫,投喂等鞭金藻、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等混合单胞藻。
经过15~30天培育,幼虫出现足和吸管,开始变态附着,由浮游习性转化为附着,由滤食浮游藻类转化为摄食鱼、虾和蟹肉。
此时要投放附着沙,铺上附着沙后,再将卵囊移到池中孵化培育,直到幼虫变态附着。
根据幼虫的生长和附着沙的清洁程度,每10~15天换洗附着沙一次,并且将稚螺过筛分大小进行养殖。
投喂稚螺的饵料为鲜杂鱼、蟹类、虾类和煮熟的杂鱼、蟹类和虾类。
1、生长条件
东风螺喜阴怕光,夜间活动觅食,主要栖息在近海水下5~10米的的泥沙海底,适宜海区盐度19~30°;适宜生存水温为15~31℃,最适宜水温25~28℃;适应pH值7.8~8.8之间。
当水温低于12℃时会大面积死亡;pH值、水温环境因子波动激烈,将出现吃料慢、消化不良等应激现象;故人工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气温、水温、水质影响因子(盐度、pH值等)变化,提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2、放养规格
放养规格0.8厘米以上的个体均匀且活力强的螺苗,投放密度1200~1500粒/㎡。池底铺设6~8cm厚沙层。下苗前的准备工作:池底及池壁使用100~200ppm高锰酸钾全面消毒,2小时后进水50公分,6小时后排干池水,再进水50cm并打开增氧机,保证水体清澈及溶氧量充足,即可投苗。投苗后泼洒医用葡萄糖10克/㎡和VC 2克/㎡,补充螺苗体力,预防螺苗的应激反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风螺养殖技术防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风螺养殖技术防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