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螃蟹苗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螃蟹苗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油蟹养殖技术与注意事
一、黄油蟹养殖环境
黄油蟹长在咸淡水域交界地区,要养此蟹也必须在这样的区域。目前多见于香港流浮山海域、珠江口流域,尤其是东莞市虎口太平(本湾)野顺流而下的深圳市海湾海面。
二、黄油蟹养殖前准备
1、幼蟹筛选:筛选附肢关节呈透明浅黄色的黄油蟹幼蟹;
2、晒塘:在幼蟹放塘前,放干池塘水体露出底质进行暴晒3-5天,要求底质的颜色由青黑色变为浅白色,底质表层温度须大于25℃;
3、蟹塘蓄水及水质调控:利用大潮水对蟹塘进行自然蓄水,并通过添加EM菌进行水质调控,EM菌的添加量为1-3kg/亩;
三、黄油蟹种苗投放
幼蟹放苗密度为800-1000只/亩;
四、黄油蟹的饲养与管理
1、饲喂。饵料主要包括红肉兰蛤、田螺、带鱼及白蚬;幼蟹在100克/只以前饵料主要包括红肉兰蛤、田螺、小杂鱼、带鱼;幼蟹到100克/只以上时,饵料主要为新鲜的白蚬;幼蟹达到100克/只以上时,投饵量控制在每只幼蟹1.0-1.5kg/天。
2、管理。盐度控制在5-15度;水温控制在15-28℃。来源:X技术
养殖期间要求至少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00%,换水前后要保持水温、盐度基本稳定,换水时结合清理池底的残儿、青蟹排泄物等污物,并用干净水冲洗干净。保持在24小时连续充气和细水对流,日流量1―2个全景,经常监测水温、盐度、PH值,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地质。
五、黄油蟹养殖注意事
1、定期监测水质,密切观察黄油蟹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每日定时投饵,按时排水,清除养殖池箱内残儿及池底其他污物,确保养殖池水质清新和养殖箱内、池底清洁,溶氧充足,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3、定期有规律地对养殖黄油蟹进行药浴杀虫,并对养殖环境、工具等清洁消毒,做好黄油蟹病害的防控。
一般每亩1000只左右,规格越大,数量越少。
建议30~40头规格的蟹苗,每亩放400~600;50~60头,放800~1000只;70~150头,放1000~1200只,150~250头,放1200~1500只。
如果是第1次养,或者当地的养殖条件不是很好,密度就要放的少一点,规格放大一点。
3-5月份是适宜放蟹苗的时间。
放养蟹苗的注意事项:选择在天气晴朗、气候稳定、温度变化不大的天气放养蟹苗,水位需保持在80cm左右,水质以“老水”为宜,放养前要将蟹苗放入高锰酸钾,或者抗应激反应药物的水溶液容器中消毒。
河蟹即大闸蟹,两合水生、淡水长,两年生。第二年秋季河蟹性成熟后降河洄游入海,在入海口处交配越冬,春季4月份左右受孕母蟹(背包蟹)释放出幼子叫大眼幼体,大眼幼体顶水逆流而上入淡水脱壳生长至第二年秋季。性成熟的母河蟹在淡水里即使交配也无法受精怀孕,无法繁育后代。因此,北方养殖河蟹的蟹苗需要不断从二力蟹苗养殖基地采购。
人工养殖螃蟹需要多长时间:
人工养殖螃蟹,每年4月进蟹苗,养殖到当年的12月成扣蟹,第2年进大池养殖,最快到中秋节前十天就可以上市,所以螃蟹整个养殖周期是不到1年半。
螃蟹养殖注意事项:
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螃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螃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螃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螃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螃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螃蟹苗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螃蟹苗养殖技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