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生姜种植与管理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生姜种植与管理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准备,为使生姜苗齐、苗全并提早生育期达到高产,应播前进行催芽处理。晒姜和困姜从姜窖中取出种姜在阳光下晾晒1天-2天,然后放在11℃-16℃的室内盖草帘3天-4天,前者叫晒姜,后者叫困姜,这样经2-3次的晒姜和困姜即可进行催芽,该过程约需10-18天。
二、生姜的催芽方法
经2次~3次晒姜和困姜的种姜放在20℃~28℃的室内,堆成50厘米-60厘米厚;用麻袋或棉被等保温,进行催芽,催芽前期保持20℃-22℃,中期25℃-28℃,后期22℃-25℃。
相对湿度全期均在70%-80%,有利于壮苗,当芽长1厘米左右时准备播种。
三、生姜的播种密度
生姜的播种密度山东各地采用行距55厘米,株距17厘米-20厘米,亩栽6250株-7500株,可获得高产、较大的姜块,过密则姜块会明显变小。
管理方法
1、遮荫
生姜不耐强光,幼苗期(三马叉之前生长期)尤为严格,华南多搭荫棚,华北则插70厘米-80厘米的姜草于东西行的南侧,立秋以后拔除姜草,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中耕除草。
生姜属浅根系,一般只在出苗后结合浇水中耕一至二次,播后3天-4天,施0.75公斤-1.0公斤除草醚与半湿的细土混匀,均匀地撒在姜沟周围,以后每30天~40天再施除草醚1次~2次,可控制姜田杂草。
2、浇水、追肥和培土
保水性差的砂质土壤于播后出苗前浇2次-3次水,粘壤土保水性好,一般播种时浇透水,直至出苗80%时再行浇水,春夏姜田应保持见干欠湿,夏秋至收获应保持湿润,促其高产,收前7天-l0天停水,以利贮藏。
种植生姜的方法:
第一:种植要求
生姜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以及疏松肥沃的土壤,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进行种植,它的耐寒力比较差,最适生长温度是25℃。
第二:选种
种植生姜要根据当地环境和气候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种植前要把长霉、腐烂等到姜种挑出,较大的姜块可以用刀切成小块,伤口要用石灰进行消毒。
第三:种植
播种前要对姜种进行催芽,用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然后放到准备好沙子的盆中,浇水后用保鲜膜覆盖,十天后就会发芽生长。
发芽后将姜块直接种植在土里,施腐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用量是每亩2000斤有机肥和50公斤的复合肥。施肥要配合浇水进行,浇水要浇透土壤。
第四:管理
生姜播种后,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其生长过程中的水肥问题。
随着生姜的不断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养分也越来越多,在此期间,需要施加大量肥料来补充营养,建议大家分阶段追肥。
1、补苗、中耕除草出苗后发现缺苗的应及时用继续催芽的姜种补;后应进行第一次中耕,深3-4厘米。以后每隔20。进行第二和第三次中耕除草,锄土可深至6-7厘米。如遇大雨后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2、追肥姜是耐肥植物,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应进行多次追肥。最好在姜的生长前期即立秋前分期施下。
第一次在苗出齐中耕除草后,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
第二次在立夏之后,在株间开穴,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2500公斤。
第三次在芒种后,于株侧开穴,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2500公斤。
第四次在立秋前,在植株另一侧开穴,每亩先施花生麸100公斤,后施人畜粪水2000-2500公斤,施后培土于植株周围,厚约5厘米左右,以利根茎生长。
避免根茎长出地面,但培土不宜过厚。
如果姜苗长得较差,则可增施一次追肥,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公斤。
3、排灌出苗之前,畦土表面宜保持干燥状态,以提高土温,利于出苗。出苗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到天旱,则在傍晚浇水。
在雨季,大雨过后,地内积水时,应及时疏沟排水,避免积水淹没根茎,影响生长或导致病害发生。
4、搭棚遮荫生姜不耐高温,忌阳光直射,稍喜阴,因此,没有遮荫物时,宜在出土后及时搭棚,棚高1.5米左右,棚上盖草,使田面呈现花影为宜。不宜间种作物,避免影响产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生姜种植与管理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生姜种植与管理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