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蚌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河蚌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前河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育珠河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手术后暂养期管理:手术后的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清爽的水域中,休复15-30天。
在这期间,一般吊养后不要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其体质恢复和珠囊的形成。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则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
一个月后,对暂养水域蚌进行清查,发现死蚌及时清除,然后再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
加强注换水与增氧: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河蚌时,遇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珠生长缓慢。
养河蚌方法如下:
先选择池塘
育珠河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尽量模拟河蚌的生活环境,可以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保证水中不缺氧和水体的清澈,应放在阴凉处喂养,夏天避免阳光直晒,给河蚌选择沉底型的饲料,也可以选择淡水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保持水体的流动性帮助河蚌获取食物,如果跟与鱼一起养的话,就无需格外喂食。
养水:取清水,少没过河蚌,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可以和多起鱼一起混养,保证水中不缺氧。
温度:放在阴凉处切记不可暴晒。夏天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晒, 否则很容易死亡。
喂食: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
注意:
在饲养河蚌的过程中,要给它提供足够厚度的泥沙以及水体的流动性,要给河蚌提供充足营养的食物,比如,丰年虾或者是浮游生物,同时还要保持水质的清洁。
河蚌可以用清水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自来水,最好使用井水、雨水、河水等这些没有经过层层过滤消毒的水。
河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食物主要是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如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纺锤硅藻、杆星藻,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
养殖场地:池塘面积根据养殖数量而定,池深不宜低于1m,并且底部要有一定的淤泥,养殖水要求无毒、无害、无污染,而且在放养河蚌前还需用生石灰全塘泼洒消毒。
2、放养:待消毒剂的药效消失后,选在立春前后放养无病、无伤的幼种。
养殖河蚌时,可以采用吊养或者笼养的方法,其中吊养方法,是将河蚌用绳挂在一起,再将其放入到池水中,而笼养方法,是将河蚌放入到大小适宜的网笼中,并且每只河蚌都要触碰到笼子底部。
河蚌是杂食生物,养殖河蚌时,要为其提供鞭毛虫、杆星藻、四角藻、栅藻、绿眼虫、纺锤硅藻、轮虫、甲壳动物的残屑等食物,并且可以将河蚌与鱼类生物混养,让河蚌吃食鱼类生物的粪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蚌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蚌养殖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