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生猪技术要求(生猪养殖psy)

2024-06-23 13:42:16 首页 >  养殖技术 >

本文目录一览:

  • 1、肉猪养殖技术要点与肉猪出栏时间如何掌握,怎样科学养猪
  • 2、生猪养殖技术
  • 3、养殖生猪应具备什么条件?

肉猪养殖技术要点与肉猪出栏时间如何掌握,怎样科学养猪

坚持适时出栏和屠宰。育肥猪体重超过90千克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千克的,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以体重90~120千克屠宰最合适。

猪为六畜之首,要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技术是关健。-、猪的生物学特性:l、多胎高产,周转快,繁殖率高,性成熟早,怀孕期短,地方品种68月龄配种,ニ元杂交母猪8lO月龄配种,怀孕期为ll4天。生长发育快,生长期短,沉积脂肪能カ强。

养殖生猪技术要求(生猪养殖psy)

肉猪饲养要保持合理的群体和饲养规模和饲养密度。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肉猪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肉猪的方法 仔猪断奶后,进入育肥阶段的肉猪,其饲养管理技术如下: 做好育肥前期工作,即驱虫→洗胃→健胃→饲喂配合料添加营养催肥,并根据猪的大小,性别进行合理分群,每圈饲养密度1-2平方米/头。

科学养猪首先分为5个环节:猪舍选址 品种选择 饲料优质 规范防疫关 科学管理关 具体内容: 猪舍的建筑关猪舍的建筑是否合理十分重要,因为猪只从入栏到出栏要与它终生相伴。猪舍建筑关包括猪舍选址和猪舍建筑。

科学管理关 改购买仔猪育肥为自繁自养。当前猪病比较多,从市场购买仔猪一不小心就会把疫病带回家,疫病不但影响刚购回的猪,还会传染给原有的猪。据临泉县某养猪户介绍,他从省外一次购进苗猪289头,回家饲养不到几天,289头仔猪病死一头不剩。

注重品种 养猪要养良种猪。良种猪就是一代杂交猪,用长白或大约克夏公猪与当地母猪或苏太猪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仔猪,生命力强、采食面广、生长速度快、产瘦肉多。目前我地以大量推广DLY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

生猪养殖技术

1、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推行高密度养成猪 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

2、建造圈舍:养猪要在远离居民区、工厂的地方建造圈舍。养殖密度:夏季每平方米养一头猪,冬季每头猪占用0.8平方米的场地。饲喂管理:每天喂食3-4次,以精饲料为主。卫生防疫:每周清洁一次猪舍,夏季通风散热。

3、亲,您好。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2 推行高密度养成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

4、养殖猪要求技术 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推行高密度养成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

5、饲养期间,猪的圈舍要每周清洗一次,并定期接种疫苗,防止得病影响成活率。生猪怎么养殖圈舍处理养猪要注意圈舍的处理。养殖前可以把圈舍刷干净,去除污渍和杂物,然后在圈舍里撒生石灰,喷消毒剂,关窗户密封一天,再开窗通风。气味散去后,把壮猪赶进去。提供饲料猪是杂食动物。

养殖生猪应具备什么条件?

不能在规划好的禁养区内进行养殖,且养殖要有环保设施并达到环保要求。办证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经营动物和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饲料要廉。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成不变。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要为宜。 防疫要严。重视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又要防止粪便的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兴建猪场用地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按要求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等。项目责任主体明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资金自筹能力。

才能加快养殖业发展。养殖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 配合。养殖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由于存在这些特点和要求,因此,发展养殖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提高保险保额、扩大保险规模,并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鼓励地方继续开展并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合理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保障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强化法治保障。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