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淡水白鲳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淡水白鲳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下是养殖淡水白鲳的基本方法:
1. 选择合适的水体:淡水白鲳喜欢在硬度较低的水体中生活,一般可以选择池塘、湖泊等水体。在选择水体时,要确保水体没有过多的有机物和污染,以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2. 准备养殖设备:养殖淡水白鲳需要准备过滤器、加热器、水泵、氧气泵、水族箱等设备,以及用于喂食的饲料。
3. 观察水质:在淡水白鲳养殖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水质,包括水体温度、PH 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如果水质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4. 观察鱼类生长:淡水白鲳生长速度中等,一般需要养殖 10-20 天左右。在这期间,需要经常观察鱼类生长情况,包括食欲、生长速度、体型等,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5. 定期清洁设备:淡水白鲳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和残渣,如果不及时清洁,会影响水质和鱼类健康。一般情况下,需要每周对养殖设备进行清洁和更换。
淡水白鲳是肉食性鱼类,喜食小型鱼类、虾、蟹等活体或鲜活的饵料。在人工养殖中,常用鱼粉、虾粉、鱼肉碎或饵料颗粒作为饲料。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的饲料投喂量和频率。
1、建设鱼池
淡水白鲳鱼是一种温带亚热带的鱼种,对于低温的抵抗能力很差,因此养殖淡水白鲳必须要做好防寒的处理,搭建一个防寒棚防止冷风吹袭池塘,鱼池最好坐落在避风向阳的地方,水深不能低于1.5米,且周围不宜有施工地点。
2、投喂饲料
淡水白鲳鱼饲料的投喂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天要投喂两次,投喂量一般是在鱼群体重的百分之五左右,使用花生麸、豆粕、黄豆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精料和一些牧草、油麦菜等青绿饲料进行混合投放,定时定点定量。
3、管理水质
水质的适宜与否对于淡水白鲳鱼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冬季气温低的时候,池水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缓慢可能会变得清亮起来,此时要及时投放一些发酵后的鸡粪等,让水质恢复绿嫩清爽的状态,透明度不宜大于20厘米。
4、注意事项
在淡水白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池水中可能会出现水草枯萎、浮游生物死亡等现象,此时应以更换水体,保持食料洁净为主,不能贸然下池摸索或是贸然的使用药物,旁边的土地也不能使用药物,否则药剂透过土壤浸入池塘有可能造成鱼群全部死亡。
一、池塘条件
白鲳鱼对池塘没有特殊的要求,大多数能用来养鱼的鱼池都可以养殖白鲳鱼。若是混养池,则冬天清塘后,先放其它养殖鱼类,到4月底至5月初再放养白鲳鱼。放养前池塘要清整消毒。适宜面积为3-5亩,水深为1.5-1.8米。
二、饲料投喂
淡水白鲳鱼由于食性杂、食量大,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为了使它快速生长,获得高产高效,应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将豆粕、鱼粉、四号面粉及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颗粒料投喂。要想达到鲳鱼快速生长、提早上市和售得好价的养殖目的,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30-35。因此,在饲料加工时应适当增加鱼粉和豆粕的比例。投饲遵循“四定”原则。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的投量占40,下午占60。5-7天调整一次投饲量。实际投量应视天气、水温和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如遇到阴雨闷热天气,要适当减少投饲量。
三、增氧措施
白鲳鱼虽然耐低氧,但经常缺氧会影响它的正常摄食和生长。因此,在高密度精养的情况下,为保证它正常快速生长,池内仍需配置增氧机等增氧设备,且到了夏天要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成鱼池中混养时,要注意不能使其它鱼类出现浮头。
四、病害防治
在以白鲳鱼为主的养殖中,鱼种规格大,抗病能力强,很少发现有病害,几乎不太要使用渔药。而在成鱼塘中套养鲳鱼时,千万要注意鲳鱼的存在。平时防治鱼病时要严禁使用敌百虫药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淡水白鲳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淡水白鲳养殖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