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虫养殖技术,黄虫养殖技术视频

2025-01-05 10:40:07 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虫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虫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蚂蚱养殖技术?

养蝗虫要建养殖棚。地点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房前屋后,闲置的院落、地块等都可以。养殖棚的地面要高出周围地面10厘米~15厘米,以便雨季排水。棚的建造可用竹片、竹竿、木棍等做支架,再用纱布做一个如温室大棚一样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一个门口,门口安上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棚的高度为1.5米~2米,4月底必须建好。

黄虫养殖技术,黄虫养殖技术视频

棚的面积根据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只~800只成虫,起初养1万只蝗虫有15平方米即可。每只雌蝗可产卵50粒~80粒,随着蝗虫量的加大,再继续扩建大棚。

建好养殖大棚后,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密密麻麻的小麦,准备让幼蝗食用。 蝗虫的管理:先准备无毒土壤,新锯末和土按2:1拌匀,含水量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铺3厘米~5厘米厚,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经过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后,蝗虫就可以全部孵出。

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为一龄,共脱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就可以销售(每公斤蝗虫在500个~700个)或留种产卵了。在1龄~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米草饲喂。

蚂蚱养殖技术?

1.选择品种

蚱蜢的种类很多,蚱蜢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都很强。我们可以人工繁育各种棉蝗和东亚飞蝗,每个品种都有不同的繁育优缺点。我们养殖的最常见的品种是东亚飞蝗,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在选择品种时,要仔细考虑生长时间、产卵数量、大小、养殖环境、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品种不同决定育种方向。

2.现场施工

首先,我们应该把农场建在阳光强烈、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殖场建的时候要高于地面,方便后期排水。蚱蜢一般在土里产卵,所以要选择适合蚱蜢产卵的沙土,然后在地上铺一层树叶,方便蚱蜢进食。农场的面积决定了我们养殖的数量和密度。注意农场的封闭,防止蚂蚱逃跑,会出庄稼。

3.饲养管理

搭好场地后,可以直接把蚂蚱放到地里。蚱蜢会交配并产卵。产卵后,幼蚱蜢会逐渐孵化,孵化后6天左右开始换皮。这个时候是小蚂蚱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有足够的饲料保证幼蚱蜢成功剥皮。如果不够,就会导致蚱蜢的生长出现问题,甚至无法换肤。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会出现暴饮暴食、被咬伤等各种问题。

4.防止逃跑

蚱蜢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的昆虫,与其他特殊行业完全不同。人工饲养虽然会给它带来很大的价值,但也增加了蝗虫的数量,增加了隐患。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逃措施,养殖场场地周围要设置染有杀虫剂的隔离带,田间要准备喷雾器。如发现有逃逸现象,应及时喷洒灭杀,防止对外环境造成危害。

选种:蚂蚱品种繁多,需根据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蚂蚱品种。

场地:蚂蚱养殖场所应选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区,需注意场所的封闭性,避免蚂蚱出逃。

饲养:养殖蚂蚱前,需在地上铺上适量的叶片,供蚂蚱食用,蚂蚱生长期间需准备充足的饲料,否则会导致蚂蚱受伤。

蚂蚱怎么养殖?

、选址

选择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消灭天敌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消灭干净,因为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担不能太软,蝗虫产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积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

5、建棚

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纱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这个装制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

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

扩展资料:

飞蝗的习性:

1、孵化

种卵孵化最低温度为17摄氏度,发育适宜温度介于26-32摄氏度之间,土壤含水量以 18-22%, 孵化率最高,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孵化完成一般经过 50-60分钟,上午八时到下午一时孵化最多。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

2、蜕皮

飞蝗成长靠蜕皮来完成,当生长到一定长度需要蜕皮时,则停止进食。头朝下倒悬其体,进行脱皮。(要有附着物)一小时后即可取食。蝗蝻自出卵后5-7天蜕一次皮,壮的蜕皮块,弱的蜕皮慢,蜕一次皮即为一龄。从孵化到成虫需蜕五次皮,方能变为成虫。

3、群居性

一龄蝗蝻常聚集在植株上,二龄蝗蝻喜欢在光裸地上,龄期越大,聚集性越显著,起初小片,后来一大片,互相拥挤重叠,甚至堆积成几寸高

4、迁飞

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发育的需要,迁飞可以增进食欲,特别是在羽化至产卵前迁飞,能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所以,蝗虫产卵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飞翔,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虫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虫养殖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